陆双十一网购节 惊人数据背后隐藏经济迷局

【新唐人2015年11月11日讯】北京时间11月11号,是中国大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上购物节。数千万中国网民,只用了12分28秒,就买下100亿元人民币的商品。但另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却继续下滑,内需不振引发担忧。在热闹的双十一背后,也要留意中国经济的迷局。

攒了一年,大陆购物网站在双十一这一天,祭出年度最大的优惠,部分商家显示“最低一折”。

大陆网民倾囊购买,“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商城,在北京时间11月11号零点过后,只用1分12秒,成交量就达到10亿人民币﹔约半个小时后,冲上200亿人民币,一小时后,成交额300亿人民币。

Jason Ma:“中国最近经济不太好,这是事实,但是东方人整体有储蓄的爱好﹔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现代年轻人,存钱量不大,但消费量很大,即使啃老,可能还会去买奢侈品﹔第三个因素,其实中国人蛮讲究性能价格比的,这几点原因加到一块,确实是创造了“双十一”网上购物效应。”

2009年,阿里巴巴推出“双十一”概念,鼓励单身人士给自己购买礼物,逐渐演变成一年一度的购物节。去年,阿里巴巴“双十一”销售额达571亿人民币,是美国黑色星期五、网路星期一销售总额2倍。

今年“双十一”,阿里巴巴期望成交额冲上900亿。其竞争对手京东与苏宁等,也纷纷抢攻市场。

不过学者认为,如果仅从这一天,就乐观地解读成“中国内需经济增长”,话还说得太早。

Jason Ma:“因为它毕竟是某一天,而且是大量折扣的一天,把很多精打细算的购物人群给吸引进来了,而这个人群平时真实的消费能力,双十一的量,是个特殊的值。”

根据当局统计,今年1月到10月的进口贸易总值,大幅下滑了15.2%。第三季度GDP增长号称6.9%,首度跌破7%。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下跌到1.3%,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更写下连续44个月下滑的记录。

网际网路业者冷静看,民众把有限的消费需求积攒到双十一,实体和流通渠道的利润,反而被严重压缩。

此外,也有部分卖家先拉高原价、再降价促销﹔所谓一折,其实并不比往日优惠太多﹔而最受国际国内顾客批评的,还是部分卖家,伪造交易量和评价,吸引顾客购买劣质商品,也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新唐人记者林澜纽约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