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热播《少帅》 张学良获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新唐人2016年02月18日讯】(新唐人记者钟离述综合报导)目前,中共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热播描述张学良的电视剧《少帅》,引起各界热议。与中共力图塑造的形象相反,有评论给予张学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八字评价,再现出张学良对中国历史的恶劣影响。

2月14日,香港媒体刊登署名王冲的文章,对大陆正在热播的“少帅”张学良做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八字评价。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照张学良的历史进行评价,言之有据。

所谓不忠,是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一枪不发拱手让出东北,致使东北军共损失飞机300余架,战车26辆,各种火炮300多门,其中重炮200多门,轻重机枪5864架,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张学良不但对蒋介石不忠,而且对国家也不忠。

所谓不孝,是指张学良对不起其父张作霖。张作霖,草莽起家,打下东北大片江山,交到张学良手里,三年时间折腾光偌大的产业。加上他喝酒、抽大烟、玩女人,皆为不孝之举。

所谓不仁,是指张学良杀害与他私交甚好的新闻界名人邵飘萍。邵飘萍是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然而,抓捕邵飘萍时,各界人士找张学良求情,张学良最后说:“飘萍虽死,已可扬名,诸君何必如此,强我所难。”最后还是把邵飘萍杀害。

所谓不义,是指张学良串通中共,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1929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蒋介石遂与其结拜为兄弟,并任命其为仅次于蒋介石国民政府陆海空总司令的副总司令。可是对于结拜之交,张学良全不顾及,悍然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令蒋介石声名狼藉。

张学良承认发动西安事变闯下大祸

著名政论家家曹长青1991年在美国曾亲自采访了90岁的张学良。张学良明显对当年发动西安事变感到后悔。他反省说,自己的性格可用八个字概括:“鲁莽操切,胆大妄为”。“我正是这种性格,才会闯下大祸,做了那么多捣乱的事。如果说东北人好捅娄子,那我属于这种人,人家让我捅一个娄子,我一定捅俩。”

曹长青首次看到张学良本人的感受是:大失所望。他说,以前只在中共电影上看过“张学良”,那次见到他本人,顿感失望,因为与电影中的“张学良”形成强烈反差,他哪有什么“少帅英姿”,只是一个个头不高、满脸老年斑、头发稀疏的老头。

曹长青意识到,中共拍摄的关于西安事变的影片,在选择演员都用了心计,以增加“张学良”的形像宣传。事实上确实造成相当的错觉。在他的感觉里,以前想到张学良就是“少帅”,就联想到张学良英姿勃发的正面形像。

曹长青说,别说老年的张学良,即使年轻时的张学良,也不是什么英姿勃发。他在网路上看到张学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讲话视频,满口东北土话,甚至连话都说不连贯。所谓张学良的“风流倜傥”等,是中共宣传刻意营造出来的,为的是强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的形像。曹长青说,中共的宣传从来都是处心积虑的,他们在这方面很有能耐。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巨大危害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造成生命损失。蒋介石逃跑时,摔伤了脊背(到老年要拄枴杖,终生未愈)。蒋的几十名卫士被打死,蒋的堂侄孙蒋孝先少将、国民党中常委邵元冲,中将杨国珍等多名国民政府官员被打死。但张学良这个主要肇事者,不仅没有“偿命”,却被宽大处理,一生衣食无忧,活到101岁。

曹长青评论说,中国近代历史上,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因素主要是两个国家,一个人。两个国家,第一个是俄国,一声炮声,送来马克思主义,使中国走向共产道路,贻害无穷;第二个国家是日本,侵华战争使共产党乘机迅速发展,最后坐大,建立红色政权;一个人,就是张学良,他发动的西安事变,使已近被剿灭的共产红军得以幸存。

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共的红军经过长征大溃败,再加上张国焘分裂带兵出走,陕北红军只剩2万人,而当时蒋介石的中央军10万,加上张学良的东北军20万,以及杨虎城的西北军3万,总共是33万,对于2万的中共红军,绝对可把毛泽东的共产势力一举歼灭。但张学良的“兵谏”,改变了国共两党关系,使中共红军幸存,还被编入国民政府军编制(八路军,新四军)拿到粮饷。

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期间,实行假抗战、真发展的政策,到抗战结束时,当初2万人的红军,发展到有120万人的军队。最后又由于苏联的全力援助等,从东北开始,打向全国,夺取了政权。

所以,有史家认为,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失败,其实是从西安事变开始的。张学良给中国的历史进程“搬了道岔”,使之滑向有利于共产党的方向。所以中共当局一直视张学良为“大功臣”,大树特树。

责任编辑:曲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