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西方人眼中的康熙大帝 (上)

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曾出现过几位旷世君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明成祖,清朝的康熙大帝也是其中之一。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崇儒重道,不仅引导着大清帝国摆脱明清之际的混乱与动荡,而且开启康乾盛世,经过其治理,到康熙中叶以后,清朝社会呈现一派盛世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富足。各个地方志的记载是“颇多开熟,村烟相接,鸡犬相闻”,“环河洛间无旷土,无游民”。而其“经文纬武,寰宇一统”,更使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也最为富庶的帝国。后世史家在评价康熙帝的一生时,认为其“虽曰守成,实同开创”,此言不虚。

缔造盛世的康熙大帝亦是一位心胸开阔、博学的皇帝,他不但谙熟儒家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颇有研究,而且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正是在康熙时期的开明宽松政策下,一批传教士得以在中国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基督教义。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传教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墨西哥等。他们中的一些人与康熙帝产生了交集,那他们是如何描写他们眼中的康熙帝呢?

另一个“太阳王

长期在北京传教并最终在北京去世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撰写《中国现状》和《康熙大帝》两本书,并献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他的眼中,康熙是除了路易十四之外的另一个“太阳王”: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稍显鹰钩状。

白晋描写康熙天分极高,思维敏捷,博闻强识,明察秋毫。具有经得起纷繁复杂的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并具有指定、指挥、完成宏伟规划的卓越才能。他的嗜好和兴趣均高雅不俗,与他的帝王身份十分相称。他为人公正,主持正义,倡导德行,爱民如子,具有服从真理的可贵品质以及克制情欲的惊人自制力。”

康熙精通武艺,宫廷上下没有一个王公能与之匹敌。不论是立射还是骑射,也不管马是停下时还是飞奔时,他都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飞禽走兽,无论是静立的、飞跑的,他都能箭不虚发。

康熙不仅掌握各种兵器,学习百般武艺,而且对音乐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欧洲音乐,他给予高度评价。他很喜欢欧洲音乐的乐理、乐器和演奏方法。

治理国家作为君王的首要任务,康熙皇帝对此更是专心致志。他一向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意图,也不允许别人加以忖度。在召见臣下时,他总是提出问题,而很少主动给出自己的意见。他会一句不漏听取臣下的上奏,以便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而且他公正无私,依法行事,任人唯贤。

康熙帝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别人谈到的哪怕很细小的事情,或者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的名字,他只要稍微认真一听,就永远不会忘记。他对事物洞察敏锐,因此别人不可能对他隐瞒事情的真相。同时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判断力。即使事物纷繁复杂,他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使得那些精明干练的大臣们不得不坦率的承认,他们政治上的成就实际上依靠的是按照皇帝授予的旨意办事,如在中俄关系中。

作为一国之主,康熙帝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这可以从发生灾荒时他流露出的忧虑之情体会到。在灾荒期间,他杜绝所有的娱乐,只有履行祭天祈雨的国俗时,才离开皇宫。

康熙帝还经常到各省巡视,体察民情。他常常向老百姓提出各种问题,并且他一定要问他们对当地官吏是否满意。如果老百姓普遍对某个官员不满,康熙帝会将其撤职;但是如果老百姓赞扬某个官员,他却不一定提拔那个官员。

力求节俭

在一般人看来,康熙帝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但白晋看到的是其个人的生活用度远非奢侈豪华。在饮食上,他吃的很少,从不铺张浪费,不追求精细的美食,而只满足于最普通的食物。

据白晋描写,皇城很大,仿佛一座瑰丽的城市,但从宫殿的内部布置上,特别是从皇帝的内室来看,却完全看不出这一点。皇帝的内室装饰着两三张壁画,金属镶嵌的饰物以及粗糙的彩色织锦绸缎……除此之外,能够称得上装饰的便是室内的整洁了。

至于在北京城二里远的康熙帝的行宫(指北京西郊的畅春园),也是相当整洁朴素,与巴黎近郊王公们的别墅相比,这座行宫无论是从建筑规制上,还是从占地面积看,都远远难以企及。

此外,从康熙帝的衣着也丝毫看不出有奢侈浪费的迹象。他冬天穿的皮袍是用两三张黑貂皮和普通貂皮缝制而成的,这种皮袍在宫廷中极为普通;他的御衣都是用非常平常的丝织品缝制的,这种丝织品除了很穷的人以外,其他人都能穿得起。阴雨天时,他常常穿一件很普通的羊毛呢绒外套,也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夏天,有时看到他穿着用麻布做的上衣,就是普通老百姓家中常见的那种麻布。除了举行仪式的场合外,他的装束上唯一能够称得上奢华的东西,就是他夏天戴的帽子帽檐上镶着一颗大珍珠,而这是满族人的风俗习惯。

对自己节俭的康熙帝,对利国利民之事却从不吝啬。为了修缮官署,以及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商业发展而治理河流、运河,建设桥梁,修造船只等其他事情经常拨出巨款。”

这样的康熙帝难怪让白晋感叹道,他是一位为臣民所爱戴的君主。

优待外国人 学习西方科学

无疑,白晋对于康熙优待外国人印象十分深刻。书中写着康熙帝生来胸怀宽广,他优待的不仅仅是俄国人,对来北京的荷兰和葡萄牙两国使节同样予以优厚待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晋、张诚等6位法国科学家在乾清宫受到康熙帝的召见,他们献上从法国带来的30件科技仪器和书籍作见面礼。这些非同寻常的礼品,令康熙帝天颜喜悦,当即决定让他们入宫,担任自己的科学顾问。从此开始外国科学家在清朝宫廷从事科学活动长达数十年的局面。

白晋等人入宫后,与康熙相处很融洽,而且受到尊重和照顾。他们对康熙热衷科学的态度给予高度评价。

白晋在1698年巴黎出版的《康熙大帝》中有过如下记述: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他不喜欢娇生惯养和游手好闲,常常是起早贪黑。尽管我们谨慎地早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做好准备,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经做过的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有时他亲自用几何方法测量距离、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宽度。他自己定位,调整各种仪器,精确地计算。然后他再让别人测量距离。当他看到他计算的结果和别人测量的数据相符合,就十分高兴。

对从法国带来的科技仪器,白晋说康熙最喜欢的是用于观察天体的双筒望远镜、两座挂钟、水平仪,这种仪器精确度很高,他让人把这些仪器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他把着直尺和圆规爱不释手。

近乎完美的帝王

很明显,在外国人白晋的笔下,康熙帝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帝王,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更具备帝王的胸怀;他修身治民同样严谨,获得本国人民的拥戴和邻国的尊敬。就他的伟大业绩而言,他不仅威名显赫,而且实力雄厚,德高望重。诚如斯言!@*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