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由“为知识买单”说起

近日,某网媒的一篇题为《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为知识买单》的文章指出,“十几年前,网际网路内容几乎都是免费的,……,大家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免费的内容和服务”;“但在近几年,……,可以看出为内容付费正慢慢趋向网际网路上”;“在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情况下,无论从媒介还是内容方面看,中国人为知识付费的意愿都不低”。

为了表明这一论点有据可循,该文下方还以“123知识狂欢节”这天可观的销售额为例,让人们看到,曾经“习惯了免费获得知识”的中国人,如今却能在“为知识买单”时表现出难得的“认可与尊重”。无论是通过付费获取讯息的分答、知乎等“回答社区”,还是集创作者才学、构思、禀赋于一身的各类节目、视频以及课程,都在向中国人打开付费通道,甚至有付费平台还创下了超乎想像的销售业绩。

有数据显示,喜马拉雅FM在“123知识狂欢节”这天完成了5088万的销售额。而这一数字相当于2009年首届天猫“双11”狂欢节的最终销售额。“从今年6月到现在,喜马拉雅FM的‘付费精品’专区已拥有16个付费精品分类、850位知识网红和超过2000个付费音频课程”。因此,最新发布的《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表示,喜马拉雅FM目前成为了知识内容创作者,也就是知识网红最集中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平台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完成付费行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加入进来”,“在知识付费这件事上,大家更关注专业化和深度优质化的内容”。应该说,喜马拉雅FM的成功让中国人看到,“为知识买单”能够实现知识的创造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双赢”,同时也折射出,如今有这样的一小撮中国老百姓对“版权”所具有的尊重与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说到“版权”,中国长期饱受国际社会诟病的就是“盗版”、“剽窃”、“仿制”、“山寨”这些只在中国大量、普遍存在的乱象。但在官方的权威报导中,整个国家无视“知识产权”的主因被归结为“盗版DVD有强大需求”以及“免费电影、电视剧颇受青睐”。也就是说,在政府看来,中国老百姓不想为他人的“知识结晶”、“创新作品”以及“技术专利”付钱的贪便宜心理,是它国知识产权屡遭中国侵犯的直接原因。

有意思的是,如今喜马拉雅FM这一付费平台的高业绩似乎是对这种牵强的因果关系所进行的有力回击。24小时内完成“5088万”的销售额足以显示,中国人在获取他人提供的“知识”及产品时,也并不是那么扣扣索索。即便真有缺乏“版权意识”的侵权者与盗版人,也可从监管上追根溯源。若真如此,又何至于出现“盗版”长期存在、“山寨”越发猖獗的局面?而如今需要指明的,恰恰是垄断了所有知识、技术领域的中共官方,在无论投入了多少都无力实现民族创新的状况下,无视脸面、尊严,只一味将它国的技术以最低成本拿来为己所用的现实。

过往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2年,美国前NBA巨星乔丹以“争议商标”损害姓名权、违反大陆商标法第31条相关规定等为由,向大陆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争议商标”的申请。这里所说的“争议商标”是指大陆的“乔丹体育公司”注册使用的“乔丹”、“QIAODAN”等商标。然而,结果被裁定“争议商标予以维持”。此后,乔丹又继续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北京市高级法院”提起诉讼,但都被驳回了。2015年,他再次向“大陆最高法院”提出申请,虽被受理,但“最终并未当庭宣判”。除此案例之外,美国还曾有报告指出,“主要来自中国的知识产权盗贼,令美国经济每年损失3000亿美元”。

此外,德国也有资料显示,“在中国,国外大型汽车制造商必须与当地汽车公司合作已经是许多国际汽车巨头的‘不可言说之痛’”;“在开发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同时,他们的产品被大量的山寨,甚至流入这些海外生产商的国家”;“不管是电锯,还是具有设计感的花瓶,亦或是豪华轿车都躲不过被山寨的命运”。2014年,德国机械制造协会(VDMA)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剽窃已经非常严重”;“在被中国企业剽窃的对像中,德国位居第二”;“德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机械及其设施的制造要和这类仿制品斗争”。

可见,中国对它国的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的侵犯似乎已形成了普遍、高发之势。然而,这口“黑锅”就非得让中国的老百姓来扛吗?在一边是标价高昂的正品,另一边是便宜好几倍的“盗版”、“山寨”面前,大多数仍在为“柴米油盐”犯愁的老百姓真的可以拥有理性的选择吗?一小撮有经济实力、更看重产品质量、生活品质,正如在“喜马拉雅FM”上为精彩的视频节目慷慨解囊的消费者,或许尚能对“保护知识产权”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然而,对于“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屌丝”来说,有没有能力消费似乎比消费了什么更重要。而仅凭这一点也无法说明,“屌丝”向来没有“版权意识”,他们天生就喜欢“盗版”、“山寨”。

显然,主动选择在中国大举进行“盗版”、“山寨”,公然挑战世界各国形成的“保护知识产权”共识的,其实就是“中共”这一家。官方下令,企业不敢不从;便宜货一经流入市场,老百姓哪里还顾得上先去研究一下,这东西到底是不是剽窃了人家的技术、专利?若说中国人爱“山寨”,那也是搞“霸权”的政府让中国人蒙了羞。若提倡“为知识买单”,那也应该请政府先行。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