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八仙山世界第一巨佛 身世至今仍成谜

【新唐人2017年02月22日讯】四川宜宾市屏山县有一尊高达32米的立佛,被称为龙华八仙山大佛,据文物专家推测,大佛凿刻于明代,距今约400多年,但为何凿刻、何人凿刻,至今没有找到相关文献资料,这也让大佛的身世至今成谜。

海拔891米的龙华八仙山,像一道高耸入云的屏障,矗立于屏山县龙华古镇西面。在八仙山山顶,有一面呈红色的绝壁悬崖,当地人称“慈云岩”,系典型的丹霞地貌。


四川
宜宾市屏山县有一尊高达32米的立佛,被称为龙华八仙山大佛,据文物专家推测,大佛凿刻于明代,距今约400多年。(网络图片)

悬崖之上,有用深浮雕手法凿成的释迦牟尼立像一尊,大佛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高达32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经宜宾市佛教协会会长释祖明考察,确认佛像为一尊“接引佛”。佛像左侧的石壁上有四个人工开凿的丹霞洞穴,分别是燃灯洞、关圣洞、三清洞和三圣洞,石洞两侧刻有楹联“石壁宏开,天自当年储佛地;道源一贯,人从此日仰神功。”此外还有玉皇洞、长生祠、三霄洞三个石窟。

50岁的陈长春是屏山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公认的大佛“土专家”。1984年,他作为中国第一批文化专干,前往龙华区文化站报到,开始着手研究八仙山大佛,如今已经历时32年。

陈长春说,这些石洞是当年儒释道三教共顶所在地。“从表面上看,八仙山系佛道同山,大佛代表佛家,丹霞洞代表道家。”

因为大佛石像上没有关于其凿刻年代和背景的介绍,他就先从丹霞洞开始,以期找到关于大佛的身世线索。“丹霞洞石壁上的文字显示,此洞竣工于道光辛丑年(1841年)。”

屏山县政府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大佛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通过层层申报,最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列出的世界十大佛中,龙华立佛是其中之一。


悬崖之上,有用深浮雕手法凿成的释迦牟尼立像一尊,大佛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高达32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网络图片)

陈长春说:“阿富汗的巴米扬原有两尊高度分别为37米和55米的大佛,2001年被塔利班武装炸毁,如此一来,32米高的龙华八仙山大佛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立佛。”

龙华八仙山大佛也曾遭破坏。陈长春说,“那些搞破坏的本想砸掉,但龙华八仙山大佛太高大,就有人抬来机枪扫射。”

1997年,宜宾市文物工程队对龙华大佛进行了全面修复,目前佛像身上已经看不到弹孔。2012年,宜宾市文物工程队又对大佛进行了一次养护。

但是,这个顶着“世界第一高”头衔的立佛,其身世一直成迷。就连当地土生土长人,从小就知道龙华八仙山大佛,但是,从来没人能说清楚大佛的来历。

为了弄清楚龙华大佛的来历,陈长春对大佛周边70岁以上的老人逐一走访。但是,耗时数月,仍然一无所获。他在走访中只得到一个结论:现在居住在当地的龙华人,是从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移民大迁徙中几经辗转而来的,山间田野早已没有龙华土着居民了。因此,无人知道大佛的具体来历。

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他与屏山县文物管理所老所长凌之璞正好一个考察组,专家们再次对大佛进行重点考证。但普查专家组也仅仅从大佛造像风格上,推测其可能为明代造像,距今约400余年,但这也只能是个推测。

屏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当地政府考虑对龙华古镇和八仙山进行旅游开发,因担心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对大佛有所影响,政府决定加大对大佛的保护,同时希望能有相关专家彻底揭开大佛身世之谜。

(记者张莉报导/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