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住房古今差距大 网友笑侃武大郎与狗尾巴

【新唐人2017年05月24日讯】在中国大陆网路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日,某人去友人家做客,见友人家的狗很是奇怪,便问道:“为什么其它的狗摇尾巴时,都是左右摇摆,而你们家的狗为何是上下摇尾巴呢?”友人回答:“这是因为我们家的住房十分紧张。”

众所周知,近三、四十年,中国全国各地都大规模建造了许多住房,然而,国人“住房难”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是许多城市出现了无人居住的“鬼城”,另一方面,众多普通的老百姓不得不为攒钱买房而勒紧自己的裤腰带。

就在不久前,中国房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还在网路上发文,宣传应该开发“住人集装箱”来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难的问题。

在“住房难”的背景下,有中国网友在微博上发帖称“宋朝是个美好的时代,看《水浒》,一个残疾人,靠卖烧饼,还是没自己铺面的那种低级小贩,能有自己的房子,能养活不工作的漂亮老婆。”

中国大陆的地产大亨潘石屹转发了这条微博,并写下自己的感慨“向往宋朝”。

随后,另一个地产商赵晓也写了一段谈论武大郎的微博,并迅速获得了网友们数万条转发,再次把当今中国人对武大郎的羡慕推向了高潮。

这段贴文的内容是:“朋友读《水浒》,最大的发现是武大郎的住宅。武大家住阳谷县紫石街,临街楼房,至少两层,居住面积该在200平米以上,没听说有房贷。就算是租的,也相当可以了。一位沿街卖烧饼的小贩,居住条件如此之好,靠得是什么?”

中国网友为什么对《水浒传》中那位个头矮小、其貌不扬的武大郎如此艳羡不已呢?

中国博主“老雕”在博文《嬉说:从武大郎的生活,看我朝和宋朝的差距!》中分析说,武大郎虽然只是一个其貌不扬,还有一点小残疾的个体户,但他就靠每天卖点炊饼(类似馒头的“蒸饼”),就能住上单门独院的复式小楼,还可以养活一个漂亮的全职太太,“这些和21世纪火箭时代的中国白领相比,幸福指数高了去了。”

文章表示,从《水浒传》中描述的场景来看,武大郎住的是一栋临街的二层小楼,他家的客厅相当宽敞,除了他和潘金莲的卧室外,后面还有专门供武大郎做炊饼的厨房。后来潘金莲看上了武大的弟弟武松,想着法子把他弄到自家住时,还另外收拾出一间卧室来。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网络图片)

推算起来,武大郎住的这栋小洋楼,占地面积至少有200平米,这栋小楼和其他人家连在一起,楼后还有一个小院子,在现代,那样的房子叫“连体别墅”。一楼完全可以作为店铺使用——是典型的商住两用楼,商业价值很高,王婆就是利用一楼做的生意。

而在宋朝,应该没有按揭贷款一说,因此可以断定武大郎的房子是全款付清的。如果出租的话,租金绝对可观!武大郎能够拥有这样的住房,说明当时的房价不是很高,穷人也买得起房子。“要不是武大郎的漂亮老婆不小心一竹竿打着了西门大官人,武大的后半生应该还是很幸福的。”

文章指出,“人们羡慕武大郎的背后,更多的是羡慕宋朝普通人幸福和安定的生活,羡慕武大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文章介绍:宋朝不仅非常繁华富裕,而且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保障也做得很好。

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官方颁布居养法,规定对鳏寡老人、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每月免费供给米豆。同时,朝廷还设立了一些社会福利保障机构:“居养院”是收容乞丐的地方;“安济坊”是免费给穷人医治疾病的地方;“漏泽园”是贫穷人死后安葬的地方。穷人死后,官方甚至还负责聘请僧人为死者超度亡灵。各州县设置的居养院、安济坊,都是由中央财政拨款,面向全社会开放。

博主还在文章中对比了宋朝文人和当今知识份子的社会生活状态:在宋朝,大臣可以和君王在庙堂之上争论不已;在野的书生可以潇洒指点江山;范仲淹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总而言之,宋朝的知识份子活得很“滋润”,他们“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

而在当今红朝,文人哪里敢奢望能拥有宋朝文人那样的身份和地位?在红朝,只有“莫言”才能得奖。敢讲话?不仅有机枪、坦克,还有黑头套、人间蒸发。

文章最后写道,“两厢一对比,一种祟敬之情油然而生。所以,请允许我向武大先生致以深沉的敬意。假如我生活在他的时代,我一定会为他撰写一篇长长的唁文,并亲自在追悼会上朗诵,告诉他不要觉得命苦,一千多年之后,同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人过得远不如他!”

(责任编辑:唐迪)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