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忆屈子 屈原本姓芈

【新唐人2017年05月31日讯】端午节刚刚过去,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令人念念不忘。然而,当我们缅怀屈原时,可知道这位诗人其实姓芈。

屈原本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屈原在其诗作《离骚》中介绍自己身世时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之后)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也就是说,屈原和楚国国君同姓,姓芈。那么,为什么不称之为芈原或芈平呢?这是因为在先秦时代,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而且男子姓名不能连称,只能氏名连称。

据学者考证,姓产生于前,氏出现在后。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图腾是姓的最早来源。母权制早期,世系从母系计,所以凡在同一图腾下的全体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后来,氏族图腾逐步转化为姓。

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用以区别子孙之所出自,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国语.周语》记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也就是说,随着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便要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由此可见,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姓与氏的社会职能不同。古代典籍《通志.氏族略》云:“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同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中国自古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大意是如果近亲结婚,可能导致后代不繁盛。所以娶妻子必须知道她的姓,所以女子称姓不称氏。

而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通志.氏族略》记载:“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即平民无氏,只有贵族才有氏。屈本来是地名,据说在现在的大陆湖北省秭归一带。春秋时期楚武王封王子瑕于屈,其子孙遂以屈为氏,屈原就是王子瑕的后代,所以,只能称伟大的诗人为屈原或屈平,而不能称芈原或芈平。

(李倩倩整理/责任编辑:曲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