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一千年前首场战役 打得日本改了国名

【新唐人2017年06月29日讯】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和日本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战役,日军惨败,为了转运,还更改了原有的国名“倭国”,从此叫做日本。这场战役就是中国和日本首次交手的白江口战斗,中国领军的是唐朝的刘仁轨将军。

据史料记载,刘仁轨(公元601—685年),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唐朝著名的军事将领、海军统帅。刘仁轨出身在隋朝末年的一个读书人家,虽然生在动荡时期,可他仍然恭谨好学。

唐朝建国后,唐高祖武德初年,刘仁轨因才能出众被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赏识,担任了息州(今河南息县)参军。不久,又转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尉。

唐高宗显庆元年,刘仁轨因秉公办案,得罪了李义府,李是武则天的心腹,被李借故调出了京城,任青州(治益都,今属山东)刺史。

当时,朝鲜半岛有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60年3月,百济国在高丽国支持下,大举入侵新罗国,新罗军接连败北,新罗武烈王向中国求救。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统帅,率13万唐军东渡讨伐百济,以解新罗之危。刘仁轨则统领水军,监督海运,负责后勤保障。

7月,百济为唐、新联军所灭。苏定方留郎将刘仁愿等驻守百济王城,自押俘虏回国。

公元661年3月,刘仁愿率数千兵士留守百济城。 当时,已60高龄的刘仁轨治军非常严明,率唐军转战而前,所向无敌。唐军坚守百济城后,连出奇兵,攻克数城,“遂通新罗运粮之路”,重重打击了百济叛军。

同时百济叛军内部因权利争斗发生火拼,实力衰弱,连忙向高丽、倭国(当时日本国名)求援。高丽因惧怕唐军没敢发兵,倭国却认为这是进入朝鲜半岛的好机会,于是倾全国之兵渡海作战。

公元663年,倭国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令倭将毛野稚子等倾举国精锐27000余人先攻新罗,攻取数城,然后直扑百济。

唐朝便命令右威卫将军孙仁率近一万唐兵从海路乘军船驰援,与刘仁轨会师百济城,与倭国对战。

会师后,刘仁轨集中兵力,先攻百济叛军老巢周留城。周留城告急,倭将庐原君臣率水军万余渡海而来,准备自白江口登陆,解除周留城之围。。

公元663年8月,刘仁轨率领水军先期抵达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400余艘也急速而来,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战事一触即发。

当时,刘仁轨率领的唐朝水军有7000余人,战船170艘,倭国水军万余人,战船400余艘。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唐军战船壁高坚固,设计精良,在装备上却远胜倭国。

意大利人菲勒斯着的《中世纪的中国与非洲》上曾记载:“中国大约从公元600年开始,就建造具有5层甲板大吨位的帆船。中国帆船的体积很大,抗风浪的能力很强。”唐代造船技术之先进,海船之大,可见一斑。

另外,唐朝水军战船的种类也很多。据李靖《卫公兵法辑本•攻守战具》和李筌《太白阴经•水战具篇》记载,唐朝水军战船共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轲、游艇、海鹘6种。

对于这次海战,中国史书记载非常简略,而日本史书则记载较为详细。

公元663年8月27日,日本支援百济的水军先头船只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军,双方进行交战,日军不利而退。

首战失败的日军将领和百济国王会商,认为日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仅百余艘,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盲目的认为“我等争先,彼应自退”,于是,未加整顿部署,便“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

28日上午,倭军战船首先开战,冲向唐军水阵。由于唐军船高舰坚利于防守,倭军船小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接触,倭军立刻处于劣势。

倭军的指挥员慌忙下令战船撤回本队,其指挥互相计议说:“我等争先,彼当后退。”遂各领一队战船,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海军。倭军妄自尊大,以为唐军见之,必然自动退去,于是浩浩荡荡地闯进了唐军的埋伏圈。

唐军统帅见倭军军旅不整,蜂拥而至,便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在阵中。倭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唐军再施以火攻,一时“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旧唐书•刘仁轨列传》)经过激战,唐军4战4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焚毁倭军战船400多艘;击毙倭将朴市田来津。

倭军海上大败,而百济、倭国在陆地上的军队也抵抗不住唐朝和新罗联军的进攻,被杀得人仰马翻,倭军被杀数万,只有极少数的残余乘船逃回了本岛,倭国势力自此退出了朝鲜半岛。“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刘仁轨得胜班师回国后,唐高宗“深叹赏之,因超加(刘)仁轨六阶,正授带方州刺史,并赐京城宅一区。”

白江口一战,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在刘仁轨的率领下,唐朝军队大获全胜,交战仅仅两天,就将日本从660年开始建造的大型海上舰队全部歼灭。日本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白江口之战,对于日本的震慑,仅次于二战中美国在日本扔下的两颗原子弹。此后一千年间,日本不再敢对中国动刀兵。

由于白江口惨败,日本天智天皇惧怕唐军进攻本土,自公元664年开始,在国内耗费巨资,修筑了4道防线,以备唐军。他还认为“倭国”的名称太晦气了,在公元672年,将国名“倭国”改名为了现在的“日本”。

(记者曾书华报导/责任编辑:宝来)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