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典故】夏至祭地祇 祈五谷丰登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6月21日讯】6月21日18时07分太阳到达黄经90°进入夏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古时候又把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四个节气之一。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因夏至这天的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五月中。……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高大)而至极也。”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

《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一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意思是:夏至是夏季之“中”,夏至之日,白昼最长,阳气最盛,此谓“阳气之至极”。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运行到最北,所以夏至有“日北至”之称。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线渐渐往南移,北半球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夏至分三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蜩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生于夏至,可见于各处沼泽地或水田中,因为夏至是到了夏季之半,所以得名“半夏”。

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候人们称夏至为“夏节”、“夏至节”。

夏至日 祭地祇

远古时人们就有了对土地的崇拜,认为大地养育着万物,就像慈母一样,即“父天而母地”。

祭地一般包括两种:一是祭祀“大地”,规格与祭天基本相当;一是祭祀“地祇”,包括社神、山神、水神、火神等所有地界的神灵,规格比祭天稍微低点。其中香火最旺的是“社神”。

“社”即土地,与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直接相连,自然各家各户都不敢懈怠。现在南方一带常见的城隍庙就是古人祭祀社神的地方。

早在周朝,就有祭祀土地的记载。《周礼‧春官》:“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这时的祭祀活动,已伴以“乐舞”,规模渐盛。到了清朝其规模更盛,乾隆七年时规定祭地需设文、武、乐舞生480人及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

汉武帝开始立庙祭祀,在汾阴建“后土祠”(地母的祠庙)。西汉末年按阴阳方位在长安城北郊建祭地之坛。

“南干北坤”,北方属于阴位,帝王率领群臣到城外北郊祭地;又因天圆地方,故北郊的祭坛筑成方形,称为“方丘”、“方泽坛”。

到了明清时代,祭地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京城北郊安定门外建立地坛,成为明清皇帝祭祀“皇地祇神”的地方。明清两代帝王每逢夏至这天,都会到此举行皇家祭祀活动。祭地供品也多为猪、牛、羊三牲。祭祀完毕供品埋于地下。

祭祀是中国神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左传》中也说:“祀,国之大事也。”就是说,国家所征的税赋,都是用于祭祀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祭祀是敬天地、不忘先祖的重要表现。

祭祀对人来说,首先就是确信神的存在,就是对神的信仰和真诚的崇拜。也正因为人有了这些善念和善行,神才慈悲于人,人才有安定的休养生息的环境。因此,中华五千年文明都是建立在信神的基础之上的。

夏至吃面吃“苦”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具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这天,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

夏至这天,老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面时,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江南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在江苏,夏至少不了的是夏令三鲜:地三鲜是觅菜、蚕豆和蒜苗;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芽;水三鲜是蜘蛛螺、细鱼和河豚。

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鲫鱼黑豆汤、药理排骨汤、葱花豆腐汤、冬瓜扁豆瘦肉汤等,或煮红、绿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凉粉、莲子羹、豆腐花、番薯汤等,或饮银耳木瓜糖水(甜汤)、凉豆浆、甘蔗水、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芹菜、莴笋、丝瓜等。

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寒凉食品均要“食适可,勿过则”。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