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血染道县:小彭德怀的故事

【新唐人2018年09月30日讯】一个高中肄业的农民,因为写了一封信,和中共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遭遇了相似的厄运。今天的“百年红祸”特别报导,来看道县屠杀纪实文学作者谭合成讲述“小彭德怀”的故事。

中共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由于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给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指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成“反党集团”,撤销职务,之后在文革中遭到残酷迫害,郁郁而终。

而在他的家乡湖南省,一个边陲小县城道县里,也有个年轻人同样因为一封信,几乎复制了彭德怀的命运,因此被称为“小彭德怀”。

《血的神话》作者谭合成:“道县有个人,他是1967年8月21号被杀的,杀的时候32岁。他的罪名是‘反动富农、道县最大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小彭德怀’。就一个农民,怎么会成为‘道县最大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呢?”

《血的神话》作者谭合成长年调查文革中道县屠杀的真实情况,“小彭德怀”的故事引起了他的兴趣。

谭合成:“这个故事为什么我想说一说呢?从这个故事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就是从前共产党的阶级斗争是怎么弄的。任何一个政治活动,都是上面抛出一个样板,然后层层按照这个样板抓人。”

据谭合成纪录,“小彭德怀”真名叫廖普展,是桥头区乐福堂公社泥口湾大队人(现属寿雁区)。他1935年出生,高中肄业,是个农民。算来廖普展在中共1950年土改时才16岁,无职无权,只是粗通文墨,却被同时扣上三顶大帽子。

而这一切都要从他写的那封信说起。

谭合成:“24岁的时候呢,他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就是反映这个大跃进的一些问题。这个信写得非常客气,充分的肯定了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呢,就说了一些那个松劲啦,浪费比较多呀,就反映了农村一点点皮毛问题,而且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际上呢,这封信怎么分析都没有问题。”

24岁的廖普展写的这封6000多字的信,谭合成在《血的神话》修订版中全文刊载。廖普展谨慎而委婉提出的问题包括:农民忙于大炼钢铁而影响播种,最终造成粮食减产。此外,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存在拥挤嘈杂,吃饭时间不统一,服务人员不便工作等问题。还有,公社统一养猪,死的多,长得慢,派购任务重,不如把猪分散给私人养,建立奖罚制度等等。

大量官方文件披露,道县当时的实际情况,比信中所写严重得多。但廖普展寄信之时,却不是个好时机。

谭合成:“因为当时彭德怀正好被揪出来了嘛,(中共中央)把这封信就转到道县,让道县处理。道县这个县委书记石秀华拿了这封信如获至宝,就亲自写了个按语。写完这个以后呢,就马上对他批判斗争,把他作为道县最大的‘党外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给他在59年揪出来了。”

廖普展这个级别最低的农民,在道县反右倾运动中受到了“最高待遇”,位列169名批判对象之首。1962年,三年大饥荒过去,道县县委对这169人进行甄别平反,没被平反的7人中又有廖普展。1965年社教运动开展,廖普展全家升格为“阶级敌人”。

1967年,道县出现杀人风,廖普展在劫难逃。

谭合成:“1967年杀人的时候,这个公社领导就发话了,说我们公社如果不杀廖普展,就再没有第二个可杀的了。所以他杀的时候,还连累了一家人被杀。杀完他以后,村里三个单身汉看见廖的妻子年轻漂亮,想娶她为妻,大队就用那个抓阄,谁抓着了就归谁。”

幸亏廖普展妻子的弟弟闻讯从其他大队赶来接姐姐回家,几经周折,总算赶在姐姐被迫嫁人前,将她及两个孩子救回。

采访/常春 编辑/尚燕 后制/葛雷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