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风云》第21集 纸上谈兵(2)

赵括纸上谈兵 数十万赵国士兵送命

赵孝成王继位时,年纪是比较小,他可能比较喜欢像赵括这样的同龄人,像廉颇这样老头子就不太喜欢,他最后还是决定任命赵括为将。

赵括的母亲跟赵王说,如果你任命赵括为将,我有一个请求:有朝一日他断送了赵国的军队,请你不要株连赵括的家人。赵孝成王答应了赵括的母亲。

赵王再给赵括增兵,赵括就带着援救部队开往长平。除了赵奢、赵奢的夫人反对赵括当将军之外,还有一个人反对赵括当将军,就是蔺相如。这时候的蔺相如已经病得起不来床了,快死了,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边说,蔺相如临死前跟赵孝成王说了一句话,他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意思是说,你因为赵括有名使用他,这就像胶柱鼓瑟一样。胶柱鼓瑟是一个成语,比喻拘泥不知道变通。蔺相如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他只知道读死书,他不知道兵法中正奇的变化。

他这信写给赵王之后,赵王仍然不听。于是长平之战就进入了第三阶段,赵括到前线之后,廉颇带着自己的亲兵回到了赵国。

赵括把廉颇所有的命令、防守的战略全部更改,而且把廉颇所修建起来的防御工事全部拆毁,准备向秦国发动进攻。

赵括在出兵之前就吹牛,他说如果我的对手是王龁的话,就是现在长平之战的主将,我打他是一点困难都没有,肯定能打赢,如果跟我作战的不是王龁,而是秦国的名将武安君白起,那我还得好好想一想,怎么能打赢。

结果赵括领兵到前线时,秦国秘密地把王龁召回去,把武安君白起派到了前线。同时秦国还下一道严令,如果谁泄漏武安君白起在秦国军中就立斩不赦。因为如果是跟白起打,赵括可能会比较小心,赵括以为对方领兵的是王龁,所以在战略、战术上,他都是非常轻视对方,这也就为赵国的溃败埋下了种子。

武安君白起到前线之后,他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在跟赵国作战时,秦军的先头部队只能败不能胜,让赵括去追击他们;第二个安排是,等到赵军全部都出来追击秦兵时,派五千人把赵括的军队拦腰切断;然后又派两万五千人绕到整个赵国军队的后面,去切断赵国的粮道,这是第三部分。

赵括在跟白起打的时候,白起的军队就开始往后退,赵括就追。长平附近是太行山,那地方有很多的山、有很多的山谷。就把赵括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里去了,当时赵括带了二十万大军去追击秦军,追到秦国的防御工事前时,就拼命地去攻击秦军大营,希望能够把大营打破。

结果秦国防守非常严密,赵军就被挡在秦军的大营前,赵国想退兵呢,已退不了了,秦军的五千士兵已经把整个山谷封住了,赵括根本就出不去。

赵国的大本营里边还有二十万人,赵国的大本营后面就是赵国的粮道,过去廉颇是用重兵去防守赵国粮道的,结果赵括由于带了大军出征,留在大营里边的那些人守不住粮道,被武安君白起派的二万五千秦军给切断了,赵军就陷入了一个没有粮食吃的境地,坚持就很困难。

(旁白)赵国的军队被分割包围,粮道被断。在山谷中被困46日,赵括的士兵自相杀食。而秦王则亲临前线,征发国内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投入这场战略决战。赵括没有办法,挑选五千精兵,身穿重铠,冒死突围,结果赵括被流矢射中身亡。秦兵砍下赵括的头颅招降赵国大本营的部队,四十万赵兵都投降了秦国。而当时秦国的士兵只有20万,由于担心赵国士兵会哗变失控,武安君白起下了一道惨绝人寰的命令。

武安君白起当天晚上秘密传下一道军令,让所有的秦国士兵都用一幅白布把自己的头发给缠起来,凡是脑袋上没有白布缠着的全都是赵国人,把他们全部都杀掉,四十万赵军一夜俱尽在一个山谷里。

《东周列国志》说,当时赵兵身上流出的血就像河水一样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全为之尽赤,就他们被困的那个地方叫做杨谷。秦国为了鼓励战争,谁能够砍一颗敌人的脑袋,就可以爵位升一级,秦国一共是二十几个爵位,所以当时就把那四十万个赵卒的脑袋砍下来,堆在秦国大营的帐篷之间,白起管这叫头颅山,然后把这个杨谷改名为杀谷。

赵括在书房理谈论兵法头头是道,结果断送赵国四十万大军的性命,留下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每一个字后面是十万赵国士兵的血。

到了唐朝开元11年,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出去巡幸时到了这个杨谷,长平的古战场,想到当时坑杀四十万赵卒的惨相,凄然长叹,命令高僧做水陆道场七昼夜去超度赵卒的亡魂,而且在山上立了一个庙叫作骷髅庙。

白起杀了四十万赵卒之后,只留下最小的二百四十人,让他们回赵国去宣扬秦国的军威,当时邯郸城等于是家家死人、户户带孝,妻子哭丈夫、儿子哭父亲的,连街满巷的痛哭之声,惨不忍睹。

秦军乘胜追击,准备一举拿下邯郸灭亡赵国,当时赵国面临一场亡国的大祸,大家想怎样能够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呢?平原君赵胜问手下的那些门客,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救赵国,大家都不吱声。这时候正好苏秦的弟弟苏代正好在平原君家里做客,苏代说你给我一点钱,我能帮你把这事解决了。

平原君给了苏代一些钱,苏代拿着这些钱到了秦国,他去见丞相应侯范雎。他问范雎,我听说白起已经杀掉了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是吗?范雎说是。他说,我听说武安君白起准备要把赵国灭掉是吗?范雎说是。

苏代说,如果说武安君灭掉三晋里面最强大的赵国的话,接下来就可以灭掉韩国和魏国,再灭燕国、楚国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是这样,武安君白起就会成为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秦王一定会让他位列三公的,他的地位将在你丞相应侯范雎之上,所以你要小心一点。

范雎说那我怎么办呀?苏代说,这很简单,你跟秦王说,长平之战,秦国在外作战已经两年了,秦国的士兵死亡也很多,应该休息一下。

于是范雎跟秦王说,秦兵已经很劳苦了,应该休息。秦王马上就把秦国的军队从赵国就召回了。

白起有白起的想法。他认为当时进攻赵国有三个有利因素:第一,邯郸没有做好应战防守的准备;第二,赵军的主力部队全面被歼,赵军不但没有士气,兵源也不足;第三,如果进攻邯郸,只要速战速决,诸侯的军队来不及救援赵国,赵国就灭亡了。但是由于秦王命令撤军,所以武安君白起只好撤军了。

(旁白)长平之战,赵国屡屡决策失误,赵国接受上党本身并不是错,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也不可避免,但是赵国在公元前262年接受上党后,竟然两年内不做战争准备,这是第一个失误;到公元前260年,秦国进攻上党时,赵国又在和战之间首鼠两端,向秦国求和而不是向诸侯求救,这是第二个失误;放弃廉颇的防守策略,任用赵括冒险进攻,这是第三个失误;赵括被围长平,赵国没有及时救援,也没有请求楚、魏等国救援,这是第四个失误。

白起回到秦国之后非常地不满,因为他本来是要灭掉赵国,这么大功劳等于是被应侯给搅黄了。他回去后就公开讲,长平之战之后,邯郸城一夜十惊,如果秦国当时进攻赵国的话,不超过一个月,我可以保证把邯郸打下来,真可惜,应侯这个人不知时势,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这话后来就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秦王听后也后悔了。于是在第二年,公元前259年的9月,再一次进攻赵国,这一次进攻赵国派出的大将是王陵,因为白起当时生病了,就派王陵去打。王陵进攻赵国非常地不顺利,廉颇打防守很有一套,他屡次打败王陵的部队。

秦王一看王陵老打败仗,还得白起去,就又跟白起说,你去吧。白起说我不去,离长平之战已过两年的时间了,赵国已经做好了防守邯郸的准备,已经做得很充分了;同时,当时我们撤军时,我们跟赵国是有和议了,赵国割让几个城给我们,现在和议的墨迹未干,我们再去攻打赵国,等于是没有信用;另外,由于赵国这次防守时间比较长,给了诸侯救援他们的机会,这样赵国在北面跟我们作战,南面楚国和魏国来打我们,我看秦国是打不赢这场战争的,所以我建议还是不要打。

他不但不去,他还说这仗打不赢。当时秦王也赌气就把王陵撤回来,派王龁去,王龁去也打不赢。白起说,我说打不赢吧,他讲这话是抱了一种幸灾乐祸,一种赌气的心态去讲的,结果这话传到了秦王耳朵里。(待续)#

(《笑谈风云》是新唐人制作的视频版中国通史,目前已出版《东周列国》、《秦皇汉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两宋繁华》将于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点播节目视频和音频,请访问《笑谈风云》官方网站 https://xtfy.ntdtv.com )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