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之三:醉看风落帽 舞爱月留人

大纪元文化小组

引子——九日龙山饮

安徽当涂县东南十二里,有一座龙山,山势不高,蜿蜒似龙,蟠溪而卧,故得此名。古时,山上林木参天,庙宇遍布,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公元762年的重阳节,病中的李白登临龙山,与好友赏菊宴饮,写下《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这一首五言绝句,妙在精炼、传神。山中明黄一片,菊花盛开,微笑着迎接我这被放逐的臣子。诗人酒意朦胧,任秋风吹落帽子。月光皎洁,好像在挽留游客。作者欣然从命,醉舞逍遥。

全诗动感翩然,传递一份绝尘脱俗的神韵。李白虽以“逐臣”自比,却不失豪放、浪漫。菊、酒、月入诗,酿出千年的芬芳、飘逸。

诗仙‧酒仙

李白自称“酒仙”,以豪饮而闻名天下。《襄阳歌》里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便是生动写照。许多著名诗文都是他在半醉半醒间一挥而就,令人称奇。

李白传世诗词千余篇,170多首与酒有关。酒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豪迈、洒脱、及时行乐、感时伤逝、纵情山水间的惬意,以及叩问永恒的深沉。例如:“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郎》)“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饯校书叔云》)“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拟古十二首之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皮日休在《七爱诗·李翰林》中赞曰:“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唐末文人郑谷赋诗赞叹:“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着人间伴月明。”(《读李白集》)

《天宝遗事‧醉圣》有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

李白为何如此爱酒?唐代进士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提供了独到的见解:“脱屣轩冕,释羁缰鏁,因肆情性,大放于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豪;作诗非事于文律,取其吟以自适。”

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李白以“酒肆藏名三十春”的“藏”字揭示了秘密:酒中隐真容,醉语传真言。

“但得醉中趣”

洒脱无羁、笑对功名是李白酒诗的一大主题。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方得自由超脱之妙。有诗为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首》其三)“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四首之二》)饮酒能让你通晓人生的大道,进而与自然合而为一。纸上虽写“勿传”,实际上,李白已经点明了玄机。

李白的许多饮酒诗也是山水诗,无论独酌自遣或与友人倾谈,那份与天地相接的清幽、豁达,散放出飘渺仙气。五言古诗《友人会宿》约作于李白隐居庐山时,“天地即衾枕”——天作被子地作枕,这一句把诗人的狂放和归于自然的率真描绘得淋漓尽致。

友人会宿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对酒·其二》是一首明快的劝酒歌,美酒和美景反衬诗人的落寞。一声“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的慨叹,似悲却不悲,化在春风桃李中,传递出彻悟人生的潇洒,令读者也想举杯痛饮,一醉解心忧。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意境清新,语言质朴。宾主二人置酒欢言,陶然忘机,共得醉中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当“酒”与“花”在诗中相会,少年侠士的豪爽、隐士的倜傥跃然而出。例如:“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待酒不至》)“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白鼻䯄》)“落花踏遍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此幅画描绘李白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图为宋 马远《对月图》局部。(公有领域)

把酒问月

月亮是李白酒诗的另一个焦点——把酒问月,天上人间。月与酒交融,为诗境增添一份温润和神秘。淡淡银光,撩起遐思、感伤与孤寂。“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江夏送张丞》)“对此石上月,长歌醉芳菲。”(《春日独酌》其一)“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其四)

诗仙笔下的月和酒,值得细细品读。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里点评此诗道:奇想自天外来。圆活自在。确实,诗的题目即不同凡响:贾淳自己不问,却要“我”去问月亮,李白于是停杯问之。

明月从何时起高挂天上?嫦娥形影孤单,她与谁为邻?今天的人未曾见过古时之月,而现时的月亮却照过古人。古今之人都像流水一般飘逝,都曾共望同一轮明月。只希望饮酒放歌时,月光能与我长久相伴。

这首诗不见平素的豪气,以悠远淡雅取胜。作者赞美月亮的皎洁、灵动,表达了望月之人对天界的好奇和探寻。诗末六句是点睛之高潮,对比今古人月,联想自然而巧妙,将人生的暂短延伸至与月光相连的循环往复的永恒境界,韵味苍茫。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写下了四首《月下独酌》。这一组诗各有侧重,叙事、论理、言情皆有,突出“孤”与“愁”,并且扣住“醉中趣”。其中第一首流传最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画面早已深入人心。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清代章燮评说:“天上之月、杯中之影、独酌之人,映成三人也。从寂静中,做得如许闹热,真仙笔也。”

《月下独酌》其三也很有特色。作者开篇以大手笔描绘烂漫春景:“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然后笔锋一转,引出酒事:“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接下去,作者概论宿命:“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与富贵贫贱,皆由造化。最后四句道出身醉心亦醉的乐趣:“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当时李白人在长安,未酬“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之壮志,又遭小人嫉恨,孤寂难消。然而,尽管“穷愁千万端”,他却能借着月光与酒杯排遣寂寥和苦闷,失意中保持旷达和乐观。另一方面,“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既说明烦忧之深,又体现了道家出尘离世的风采。

[南宋]马远绘李白《月下独酌》诗意,团扇。(公有领域)

“与尔同销万古愁”

若论古代咏酒诗,李白的《将进酒》笃定独占鳌头。此诗沿用乐府古题,笔力雄健,情感饱满,撼人心魄,为历代学人称颂。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有评:“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开篇先声夺人,两个“君不见”组句写出时光奔流、人生苦短的现实,宣泄滔滔悲叹。之后作者抛出旷世名句,尽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接下去,“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三字短语加快节奏,勾画畅饮的狂放,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过后,作者再发感慨,功名富贵不值留恋,愿以良马皮衣换酒,惟求长醉不醒,消去深愁。

《将进酒》是一首忧愤激越之歌,作者居高临下,自解、劝人,系因谪仙与生俱来的高亢之姿所致。全篇挥洒自如,不显雕琢而令人叫绝。句式以七言为主,又间以三、五、十言句,徐疾起落与情感的起伏相呼应,其间再以大量夸饰点缀,营造出强大的冲击力,实乃酒文化与古典诗歌交集中的一枚珍品。

* * * * * *

杯酒人生。对李白来说,酒醇而人愈醒,借醉说醒言,醉里看透千秋迷雾。后人为李白的诗中酒、酒中诗所陶醉,却鲜少有人悟透真机。真正长醉而不醒的,反倒是迷在红尘的凡夫俗子。(未完待续)

点阅【诗仙李白】系列文章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