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中无恙的庾衮 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孙书香

瘟疫气正凶的时候,死者惨状令人触目惊心,人人皆自危,外逃避祸,唯独他不肯离开,坚决要留下来服侍患疫病的哥哥……

一百多天后,瘟疫渐渐减退,他竟安然无恙,而且,他的哥哥竟奇迹般地病愈了。

侍亲不染瘟疫

晋朝的庾衮,字叔褒,是明穆皇后的伯父。年少时庾衮即好学,精通《诗》《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一言一行皆尊法度,非礼非道则不言不行。

西晋武帝咸宁(275~280)年间,河南一带瘟疫流行,死者纵横叠加,惨状令人触目惊心,庾衮的两个哥哥相继而亡,二哥庾毗也染上疫病。疫气正凶的时候,人人自危,父母给病危的二哥备好了棺材,然后不得不带着几个未染病的儿子离家外逃避祸,但庾衮不肯离开,坚决要留下来服侍二哥。见二哥的病情没有好转,庾衮有时望着棺材就暗自哭泣,但仍然昼夜不歇地照顾二哥。

一百多天后,瘟疫渐渐减退,家人就都返回了村子,但见庾衮竟安然无恙,而且,庾衮的二哥也奇迹般地病愈了。乡邻们称赞庾衮的德行,说:“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就是瘟疫不染孝悌之人的奇迹。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公有领域)

奉养父母、寡嫂、孤侄

庾衮的叔叔伯伯们都很富贵,但庾衮的父亲很贫穷,庾衮就亲自种地奉养父母。

父亲死后,庾衮卖篱奉养母亲,母亲见他太辛苦,就说:“我不需要吃得太好。”庾衮说:“母亲若不吃好,我心里不安啊!”

庾衮的前妻苟氏、继妻乐氏都是世家望族之女,却都能舍弃富贵家资,随庾衮辛勤劳作,夫妻相敬如宾,共安贫苦。母亲终老时,庾衮为母服丧,就住在坟墓旁边。

庾衮恭敬地奉养寡嫂们,对她们非常尊敬。对哥哥死后遗下的孤儿,庾衮尽心抚育,教给他们做人的正理,凡事不让他们感到孤苦,多加厚待。外甥郭秀是遗孤,吃穿用度比庾衮自己亲生的孩子都好。

庾衮把家里的老宅让给了大哥的儿子庾赓、庾翕。庾翕死的时候,庾衮抚柩大哭,哀怜他少时丧父的孤苦及成年未娶的不幸。听到庾衮的哭声的人无不落泪,那悲伤之情,连过路的行人都为之感动。

失去父亲的侄女庾芳嫁人时,庾衮为她置备了齐全的妆奁,又割荆笤扎了一个扫帚,之后他召集诸位子侄上堂,让他们按男女列成两队,庾衮当众对侄女说:“庾芳啊,你从小就失去父亲,我怜惜你,从来不要求你干活,你在家安闲舒适惯了,我也舍不得责骂你。但现在你要出嫁,就不比在家了。侍奉公婆丈夫及洒扫庭除等,是女人应尽的本分,所以我特意送你这把扫帚。不是什么稀罕贵重之物,只是希望你到夫家温顺恭敬,勤勉持家。”

贫而知礼

虽然庾衮的伯父叔父们都显贵,但庾衮依然像他的父亲一样,生活清贫。庾衮亲自种庄稼养活一家人。逢荒年,没有粮食时,庾衮和乡人一起进山采拾橡子,他把道路分成艰险的、平坦的,然后把平坦的、好走的地方让给别人,他自己则选择不好走的山路,还要求大家分长幼次序行走,以求不违礼法。

庾衮和门人弟子们一起树篱笆时,也要他们跪着取木条。有人不理解,就问庾衮:“先生隐退在家,为什么还要如此过分地看重礼仪规范?”庾衮说:“因隐退和显达的变化就改变志节,此非君子之志也。”

不随意行拜礼 不愿为官

一次,庾衮和兄长们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兄长们对他们的母亲行拜礼,唯庾衮不拜。陈准的弟弟说:“您为什么不对我的母亲行拜礼呢?”庾衮说:“我不知道下拜的缘由啊。对他人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了,那种义礼是非常庄重严肃的,我哪敢小看此事呢?”最终庾衮也没有行拜礼。

陈氏兄弟感叹道:“您真是个明达耿直之人,如果您掌管国事,定是栋梁之才。朝廷正在征聘贤人,您应当前往啊。”

因庾衮品行端方,州郡连年向朝廷举荐他为孝廉。元康末年,颖川太守召庾衮做功曹,将官府的车子装饰一新去迎接他,庾衮婉谢辞退了公车,请求徒步进入郡里,但奉命而来的差役强拉庾衮上了车,将他送到功曹居住的地方。不久,庾衮又自己叫车另找地方住下来,他坚持不出仕,不愿为官。看他外表恭敬,神情却不可动摇的样子,太守知他不可改变,就给了他丰厚的礼物,然后遣他回去了。

庾衮讲究忠信,行为笃敬、操行纯洁,始终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人们都称他为“庾异行”,又称他为“庾处士”,即不做官而居住在家的贤者。

庾衮见晋朝微弱,认为外寇和内乱很快会兴起,就携家带口到林虑山里(今河南林州市)居住。不到一年,他以嘉德闻名遐迩。庾衮劳则先,逸则后;言必行,行必安。治学问、助乡里他都不遗余力,同时蒙训子弟,扶助孤弱,帮邻里排忧解难。百姓有事总是和他商量,有困难也总是求他帮忙,宗族乡党莫不敬仰他,称他为庾贤。官府也非常尊敬庾衮,经常向他求教。在庾衮的影响下,当地变成了仁孝之乡。

后来庾衮隐居于林虑山里的大头山,居山洞藏身,以果实野菜充饥。山路陡险,一次庾衮与儿子一起下山,他踩空坠下了悬崖。乡亲们悲哭震天,认为庾衮隐居山林,能做官却不想做官,能发财却不想发财,哀叹他命运不济。

普通人确实很难理解庾衮的固守穷陋了,庾衮远离世事、随遇而安,不以人之乐为乐,所求早已超越俗世凡夫,几近仙道了。@*#

参考资料:
《晋书 孝友传 庾衮》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