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王沪宁又给习近平挖了一口大坑

今天,有朋友发了一张截图给我,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中共第一喉舌《人民日报》2月29日的头版头条,标题是“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总书记来过我们家)——回访黑龙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尤桂兰家”,写的是习近平2016年5月24日到访过的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3年多来的变化。什么变化?不用看文章也能猜的到,当然是越变越好了。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好日子又上新台阶”。

这篇文章不仅被排在头版头条,而且还配上了一段“习语录”和一篇短评,可以说醒目至极,显要至极。

接着,我又仔细翻了翻最近的《人民日报》,发现“总书记来过我的家”原来是该报精心推出的系列报导,最早的一篇是1月5日刊登的,题目是“脱贫了还要好好干(总书记来过我们家)——回访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唐宗秀家”,最近的一篇是3月2日刊登的“美好家园乐融融(总书记来过我们家)——回访内蒙古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张国利家”,迄今一共刊登了6篇,内容都是所谓“回访”习近平从2012年掌政之后出访各地人民之后目前的情况。这6篇报导的位置都是《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有些时候头版甚至连武汉病毒疫情只字不提,也要为上述文章腾出空间,其中最醒目的是第一篇,不但霸占了头版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占了整个版面的大半部分。

从表面上看,《人民日报》推出这组系列报导的目地当然是为了给习近平的形象加分,将其塑造成一个平易近人而又英明睿智领导人,但就其实际效果而言,可以说不但未能为习近平的形象加分,甚至还为其帮了倒忙。

为何会是这样呢?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官方媒体的宣传固然有助于美化中共首脑的形象,但如果时机选择不当,特别是美化过度,则完全可能适得其反。《人民日报》的这组“总书记来过我的家”便是个典型例子。

自从习近平当权后,中共文宣系统可以说一直在对其进行神化宣传,习近平的形象也因为强力反腐在十九大上达到了巅峰,但自此之后,则明显走上了下坡路。近年来,伴随着执政的连连失利,经济下滑、香港渐行渐远、台独大势不可逆转,对外关系四面楚歌,习近平的声望可谓不断遭受重创,尤其是最近因为中共掩盖疫情导致武汉肺炎演变成全球灾难,习近平作为中共党魁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不仅不自责,反而还竭力甩锅,试图把疫情蔓延的罪责全都推给下属,而且迄今未亲临武汉抗疫第一线,因此引发了众多大陆民众对他的不满,有些国际舆论甚至直指其是这次瘟疫的罪魁祸首。在这种背景之下,《人民日报》的系列报导却违背常规,变本加厉的提高美化神化习近平的音量,不但未能修复其严重受损的形象,反倒让民众更加觉的他死要面子,虚荣至极。试想,在中国民众因为蔓延的疫情被困在家中没法正常生活已经一月有余,900万武汉市民民更是日日苦苦煎熬之际,人们猛然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居然刊出“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这样极其肉麻的吹捧习近平的文章,能不被刺激到吗?能不感到恶心和愤慨吗?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中心主任钱刚在其近作“人民日报到底有什么病?”一文中分析说,《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委员辖下的机关报,它的文章和报导,乃数以千万计党员视为党的最高方针路线,尤其它的头版,更是大小党员的指路明灯,也是中共对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中国大陆最近两个月面对的,是一场罕见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几乎一半人口处身于自我隔离或被迫隔离的状态,前线医护人员为了装备不足甚至向国际求援,而大小干部也正在为如何防疫和复工之间取得平衡而伤透脑筋之际,《人民日报》作为中共的最高喉舌,对此不但视而不见,最近还在头版重要地位(左边版面)刊登好几篇“总书记来过我的家”的宣传文章,篇篇散播胜利欢愉的精神,简直把习近平的每一步都当作是一个奇迹,罔顾现实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人民日报》的编辑们到底知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只会对中共和习近平的形象造成反效果?

我相信《人民日报》的当权者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但问题是在其头版头条连续推出“总书记来过我的家”这样的重磅文章,显然不是《人民日报》本身所能决定的,必定是中共文宣沙皇王沪宁的旨意,而王沪宁本人更不可能不知道在这种时候如此吹捧习近平只能是反效果,只能激怒民众,但他要的也许就是这种效果,这就是所谓的高级黑。换句话说,在眼下国人对习近平的不满普遍加剧的节骨眼上,连续抛出高调宣传其个人形象的文章,正是江派安插在习身边的代表王沪宁给他挖的又一口大坑,目地无非是使习近平在个人崇拜的烂泥潭里越陷越深,进一步激起他与党内同僚和社会大众的矛盾,最后再利用这一点将其扳倒。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