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饮“午时水” 一年“疫气不侵”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6月25日讯】6月25日是中华传统的端午节,五月被称为“恶月”,是迈入仲夏、瘟疫疠病盛行的季节。端午节这天的“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特别神奇。中国自古就有饮“午时水”、用“午时水”洗澡的传统,据说可保一年内“疫气不侵”。

午时水”又称“极阳水

午时是指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午”代表阳火,阳气最高点。从天地五行来看,重午日干支是双重极盛的阳火,就是“纯阳”日。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又被称为“极阳水”,具有神奇功效。

台湾人称“午时水”为纯阳水、龙目水,在端午节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午时),人们会从井里或干净的水源取水。

“午时水”纯净又耐久不坏,装入瓷器瓶中可长时间保存,不变质发臭。密封放置于阴凉处可保存约一年。用“午时水”泡茶或酿酒,特别香醇可口;用来铸造剑器的话,也会特别锋利耐用。

台中市风景区管理所18日在大甲铁砧山剑井举办端午节取“午时水”活动,还未到午时就已经涌入大批民众等待取水。(台中市府提供/中央社)

“午时水”的神奇功效

宋朝温革《琐碎录》中记载有:“五月五日午时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气不侵。”指采用午时水洗澡,便可一年不被瘟疫等疾病侵扰。

战国时代楚辞记载,取用端午日的午时水,加入菖蒲入浴洗身、洗头,叫“浴兰汤”,兰是“福兰”也就是菖蒲的别称。还有饮“菖蒲水”、化“菖蒲妆”的习俗。

台湾的民间俗谚曰:“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意思是说喝一口午时水,能胜过吃三年的补药。

中国古人认为饮用或洗用午时水,还有驱邪避凶、明目、避瘟疫等功效。俗语云:“午时洗目睭,明到若乌鹙”,指以午时水清洗眼睛附近可以帮助改善视力。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重午日(端午)午时水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

可见用午时水制造出来的药,针对疮毒、百虫毒这些邪毒病症有奇效,内服外用皆可。

民间还流传有药方,若中暑或发烧不适,将午时水煮沸后饮用,可消暑、退热。

明代万历水陆画瘟神(公有领域)

隋文帝亲见五位瘟神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疾病祸福都有神灵执掌。古籍中就有关于瘟神的记载,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述,隋文帝开皇六月,有五个力士出现在空中,距离地面约有三五丈,身披五种颜色的长袍,手中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手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

隋文帝急问太史公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

张居仁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瘟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

这一年隋朝果然出现大瘟疫,感染瘟疫病死的人很多。于是隋文帝修正自己的错误,并修建祠堂奉祀五瘟神。

唐朝则承袭了隋朝祀奉五瘟神。唐宋时期,世人认为五瘟神是奉天帝之命到人间传播瘟疫的。

史书中还有记载,宋朝浙江缙云人、同知枢密院事管师仁在读书时,遇到过行疫使者,也就是瘟神。

他们告诉管师仁将在新年的第一天于人间散布瘟疫,不过管师仁的家人不会染疫,原因是:管师仁家三代人都行善积德,看见别人做恶劣的事就制止,看见别人有善良的举动就赞扬,所以不会受到瘟疫的侵扰。

古人信神礼佛,明白人间的瘟疫都是由神根据人间善恶来安排的因果报应。史书中关于疫灾的记载中都显示,心存善念、道德高尚之人都安然无恙;而丧失良心、德行败坏之人必受到相应的惩罚。正如古人所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责任编辑:文若)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