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义趣】之二十:给孤独园

文/皇甫容

给孤独园(又称祇园),这座炳耀于世的园林,在古印度曾经大放光彩。唐僧取经,亲眼目睹了园林基址。随着时光远去,当昔日辉煌不再,而祇园动人的传说,终是代代相传,千古流芳……

《西游记》中,唐僧因一时松懈懒散,被妖怪钻了空子。在金平府观灯时,被青龙山的三个犀牛精掳走了。悟空、八戒与沙僧齐心合力,在上天四木禽星(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的协助下,灭了妖怪,救出了唐僧。

唐僧师徒离开金平府,继续西行,走了半个多月,遇见一座大寺,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布金禅寺”。唐僧一听“布金”二字,心里寻思:难道已经到了舍卫国地界?这一路走来,几个徒弟没见唐僧认过路。于是八戒好奇地问他,怎么今天认得路了呢?

原来唐僧以前诵读经典,看到过相关的记载,于是为众徒讲起这座祇树给孤独园的来历。

这座园地,史上确有记载。历史上,大唐僧人三藏只身前往印度,途中曾见证了这处胜迹——给孤独园

若以大唐贞观朝为坐标,把时间往前推大约一千六百多年,释迦佛住世时,在波斯匿王统治的舍卫国,有一位首席大臣,名叫须达,时人或称其为“须达多”。须达天性豁达,仁厚善良,虽坐拥钜额财产,却也乐善好施,是一位富而有德的聪敏长者。凡是救济贫穷,安抚鳏寡孤独等义举,他莫不尽力去做。时人称赞他的美德,因而称其为“给孤独长者”。

有一年,须达为给第七子求聘端丽的佳人,即摩竭提国首席大臣护弥的女儿,于是亲自载着珍宝来到王舍城。沿路上,他仍是不忘随时济助穷苦之人。护弥欢迎须达的到来,设宴款待,很是热情。

然而这天,须达还看见护弥正在亲自督办另一件事,亲家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好像准备着办理一项重要的大宴。须达心里觉得奇怪,于是问起原由。护弥回答:“供养佛僧啊。”因须达不知何为佛和僧,护弥就为述说佛陀的威德。

须达一听,心里生出无比的喜悦,等到次日拂晓,他也赶去礼拜佛陀。当他来到精舍,亲眼目睹了佛陀金身,其威神巍巍,比护弥所说的还要胜过百倍。他聆听佛陀的教诲后,当即悟道。

须达虑及舍卫国现状,布满邪见邪信,外道纵横流布,世人不闻佛僧之名,国家犹如处于黑暗的长夜。于是他启请释迦佛垂降舍卫国,开化一切。

舍卫国还没有精舍,不方便出家人起居行道,为了迎接佛陀的到来,须达决定回到舍卫国就建立一座精舍。佛陀派舍利弗帮助他料理此事。

回到舍卫国后,须达每天和舍利弗巡视各地。他们看来看去,发现只有祇陀王子的花园最适合。花园土地平旷,林泉环抱,环境格外寂静清雅。须达就去和太子商议购买花园。

祇陀王子一听,大笑着说道:“我又不缺钱,何须要卖这座园子?况且这座花园是我平日游戏逍遥之地,我又怎会卖给你?”须达请求再三,并甘愿出重金购买。

太子戏说道:“如果你能付出以黄金铺满园地的代价,我才肯出让园子。”须达敬仰佛陀,为使国家尽早开化,甘愿舍尽家财达成此事,于是当即就答应了。不料太子却反悔了,不肯卖那心爱的花园。须达身为国中首席大臣,严肃地说:“太子无戏言!”太子自觉理亏,只好答应了。

须达回到家,立即打开金库,运出所有的黄金,去铺太子的园地,然而只差一个角落,还未铺满。太子见须达如此真诚,如此豁达,心想:“佛陀定是具有大威德。要不然,怎能使须达不惜倾其所有,供养佛陀?”

于是,太子对须达说:“你不需要再补黄金了。园地算你买来的,树木算我供养的。”于是,太子和须达共同建造了精舍。

当精舍建成后,释迦佛来到舍卫国,告诉阿难说:“园地须达所买,林树祇陀(注:又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协力,完成了这一功业。从今日起,应当称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这座园地,简称给孤独园,或祇园

在文化的演绎中,“给孤独园”在中国又以另外的方式大放光彩。

至大唐时期,唐朝僧人玄奘只身前往印度,行至室罗伐悉底国(旧称舍卫城)时,还亲眼目睹了给孤独园遗址。然而昔日辉煌的精舍,如今已经荒废,不过民俗尚且清淳古朴,百姓也专心好学。

给孤独园曾经辉煌无比,炳耀于世,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淹没在青史中。至大明朝时期,这座园地又成为文人创作的素材,溶进了西游故事中。

当八戒问唐僧什么时候认路时,唐僧为众徒讲起了这座园地的来历。八戒一听,当即乐开了花,笑着说:“真是造化,如果就是这个故事,我们也去摸他一块儿砖送人吧。”八戒的玩笑话,又引得大家笑了一回。

布金寺的僧人引领唐僧参观古迹,据僧人说:“近几年间,如果遇到大雨滂沱,还能冲淋出一些金银珠儿。那些有造化的人,每每还能拾到一些。”

三藏参观给孤独园基址,双手合十感叹道:

“忆昔檀那须达多,曾将金宝济贫痾。
祇园千古留名在,长者何方伴觉罗?”

辉煌的祇园,在时间的作用下,走下了历史的舞台。而遗址背后引出的故事,须达拯乏济贫、哀孤恤老的美德,太子对佛陀的敬仰,唐僧不远万里,义无反顾求法的坚忍……这些人文美德亦如金莲朵朵,此起彼伏,跳跃在历史的长河中,光辉灿烂。@#

参考资料:
《西游记》第九十三回
《大唐西域记》卷六
《佛家人物参考资料·释迦牟尼佛(十五)》,明慧网,2001年10月27日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