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原:李克强谈科技投入和就业透露的实情

3月24日,李克强主持了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5日,他又到江苏考察。中共党媒也报导了相关信息,但继续省略了不少细节,中共国务院网站则发表文章补齐。李克强谈到关于科技投入和就业情况时,又透漏了一些实情。

国务院网站3月24日文章《这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利好何在?总理这样说》描述,李克强说,“增加研发投入,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要“更多运用市场化、公平普惠激励政策,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撬动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以此激励企业创新”。

按正常逻辑,这样的路子似乎没错。李克强也很清楚,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不能很快攻克“卡脖子”问题。而且,李克强也知道,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最终难以对接市场需求,实际经常打了水漂,各地虚假的芯片项目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不但打着幌子骗取政府资金,还以此骗取银行贷款,甚至要包装上市圈更多钱。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政府扶持,但更主要依靠私营企业的增长动力,更瞄准市场需求,能否成功都靠市场来检验。中共依靠举国体制的科技创新,至今并未成功,中共确实集中财力大搞航天、卫星、导弹等军工项目,却难以转为民用,最终的成本效益无人得知。华为的5G技术其实诞生在加拿大。中共投资巨大的高铁项目,实际全靠引进了国外技术,如今成了赔钱的无底洞,却肥了上下多少官员。

李克强应该知道,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真正希望,因此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决定“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当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

看上去似乎不错,但在大陆生活过的人都了解,这很可能又给企业扩大了资金挪用的借口,特别是国有企业,可以表面上列支100万元科研费用,得到200万元的税收优惠,但100万元真正做了什么,谁去验证,说不定就变成了企业领导的又一个小金库,甚至可以直接报假账。

也许李克强有好的初衷,但他也解决不了国有企业的问题,应该更多指望民营企业。3月25日,李克强到江苏考察,国务院网站很快发表文章《对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李克强寄予什么厚望》。文章描述,“江苏常州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民营企业是中国液压行业的标杆企业,被行业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李克强说,“液压系统对制造业十分重要,过去在这方面我国存在一些短板,现在你们通过合作创新取得一定突破。希望你们继续坚持合作创新,始终瞄准全球和全行业先进水平。”

李克强本想鼓励这类民营企业,这家企业算不算真正的民营企业暂且不论,但李克强却点破了所谓“科技创新”的真正要诀。有中文媒体曾赞扬这家企业“自主创新”,但该公司网站简介中却明确写道,“引进全球先进的制造和研发设备,聘请德国、日本等国优秀的液压专家,组建世界顶尖的液压研发团队”。李克强显然更了解实情,直接说“继续坚持合作创新”,看来真正靠“自主创新”难以达到先进水平,“合作创新”才是真正的捷径。

3月24日,习近平也考察了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强调,“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话显然不尽相同,到底谁说了实话?中共刚刚摆出了姿态,准备与美国、欧洲硬抗,“合作创新”若被彻底堵死,“自主创新”真行吗?

3月25日,国务院文章刊登另一篇文章《李克强详解为何延续这两项普惠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李克强在3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说,“小微企业支撑着就业的基本盘。小微活,就业就多,经济才活。”“我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达9000多万户,带动2亿多人就业,有关部门要研究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

3月25日,习近平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称“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中共新一轮收割平台经济的运动正在迅速展开,靠所谓的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和党支部,能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能不能真正“自主创新”,老百姓应该一目了然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