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人口炸弹”突然成了人口泡沫

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Stephen Moore撰文/吴约翰编译

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在1968年撰写了20世纪最著名、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书名为“人口炸弹”。300页的内容充满了厄运和忧郁,述说着地球正被摧毁,因为人类像挪威的田鼠一样繁殖。这是一场达尔文式的噩梦,导致所有物种毫无选择余地,退回到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的生存水平。

我们从这本书的第一句话,了解到这令人难忘、又常被引用的末日语录:

“养活全人类的战斗已经结束。就算即刻启动任何紧急应变计划,70和80年代仍有数亿人即将饿死。”他预测像印度这类人口稠密的国家,将无法幸免灭亡。

人口过剩议题,对60到80年代来说,就像今日的气候变迁议题一般。

埃利希一夜之间变身为媒体宠儿,更六度出现在约翰尼‧卡森的《今夜秀》脱口秀节目里,向数百万人传播他的生态忧虑。当时这被认为是无可反驳的科学,而它也催生了现代的“绿色运动”。只有少数学者,例如我的导师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将这些预测揭露为无稽之谈。西蒙和其同路人,被孤立为今日所称的“否定科学者”。

因此,想像一下当我读到《纽约时报》5月23日星期天的头版标题时的惊讶:“世界正面临首次人口长期下滑:生育率暴跌”。

这个报导描述了即使曾经名列为最拥挤的国家,“也正面临着人口停滞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因为现在人们生的孩子太少,以至于“产房正在……关闭”。末日论者的尴尬回应中,看不到道歉或是承认学术欺骗。相反地,他们竟说,“感谢上帝,还好我们有警告过世界要注意人口过剩的议题。”

但是,这一切绝不是因为这个错误的警告而发生的。由于世界变得更加富裕,生育率下降,是可预见的,当全球走向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时,促成家庭收入增加,且女性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从而降低了出生率。墨西哥的出生率从70年代的每对已婚夫妇五个孩子,下降到今天的两个左右。

没有人喜欢谈论世界各地为控制人口而实施的可怕政策。联合国人口基金(Th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现称为计划生育)支持强制绝育、强制堕胎、可怕的中共一胎化政策,以及其它为降低出生率的强制性措施等等。讽刺的是,同样拥护“女性选择权”的学者和政府官员们,却对拥有选择自己家庭人数的父母进行残酷控制。即使在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女性经常因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而饱受污名化,而拥有大家庭的父母们,也因不了解节育反遭受轻视。

今天,许多西方国家的出生率低于生育更替水平率(replacement-level fertility)(每位育龄妇女生育2.1个孩子),并且正在推行与几十年前所宣扬的政策恰好完全相反的方向:鼓励生育政策。各国政府正为妇女生育孩子提供补贴。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面临到更大的人口危机。中国现在呈现出一个颠倒的人口金字塔,老人很多,但却鲜少年轻人能够照顾他们。

这种对原先科学共识的完全翻转,不禁让人想起对气候议题辩论的演进。五十年前,我们被警告说即将面临冰河时代的到来。左派现在正疯狂地企图抹去这段历史,并假装全球降温警告从未发生过。现在,这些科学家们又向我们保证,我们正面临着地球灾难性的变暖。那么,到底是哪个?喔!原来是“气候变迁”。

那么,绿色末日集团是怎么搞错的呢?事实证明,人类的行为不像挪威的田鼠。我们做事存理由;我们有头脑;我们对周遭世界的变化做出反应。左派喜欢关注短期趋势,并错误地将它们推断为20、50和100年,就像埃利希所做的那样。他们预测我们将耗尽食物、石油、天然气、农田、饮用水和干净空气。

相反地,由于人类的聪明才智和自由市场机制,我们拥有比地球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的食物、石油、水和干净空气。不管气候随着哪一个方向变化,这肯定会继续发生,人类将透过创新和科技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做出反应变化。

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不得不依赖政府和联合国,我们真的就注定失败。政客们将再次犯下他们当时在错误地回应有关人口炸弹时,所犯的相同错误悲剧。

至于年轻人们,我提供建议给真正想拯救地球的人:走出去;结婚;生孩子;要生很多;加油!

原文:Suddenly, ‘The Population Bomb’ Is a Population Bus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斯蒂芬‧摩尔(Stephen Moore)是经济学记者、作家和专栏作者。近期出版一本联合著作“川普经济学:重振经济的美国优先计划内幕”(Trumponomics: Inside the America First Plan to Revive Our Economy)。摩尔目前还是经济自由与机会研究机构(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 Freedom and Opportunity)的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浩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