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全球临通胀 中国经济复苏走向何方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29日讯】今年第二季度即将结束,全球正面临高通胀,中国经济全球通胀中会受到何种影响,来看分析报导。

在最新6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将2021年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年率增长从3月份的2.4%上调到了3.4%,远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全球央行先是为了遏止中共病毒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而大发货币,现在为了疫情后的复苏,又继续宽松政策,程晓农认为全球出现了一场通胀竞赛。

旅美学者、经济学家程晓农博士:“各国都在大发货币拉动经济,就看各国在这个过程中,本国的通胀和它与国际社会的联动最后产生怎样的结果。现在还不能确切得出结论。但目前看来中国受到的冲击更大。”

程晓农认为,中国的原材料依赖进口,而通胀导致的成本上升将会抵销疫情后西方订单的增加。

旅美学者、经济学家程晓农博士:“我们现在看到两个相反的现象,一方面工业原材料价格暴涨。对那些必须使用这些金属原材料的下游制造业,他们面临的局面是他们的产品不能涨价,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力并没有上升,稍微涨一点价老百姓就不买了。那么这种下游不能涨价上游拚命涨价就把制造业挤到夹缝里了, 维持生产越来越艰难,所以有大批中小型私营制造企业已经倒闭或者关厂了。另外一方面,面向出口的那些产品的出口价格上不去,同时海运运费翻了两番,对很多出口企业来讲,他们也没办法出口。哪怕国外有订单来,他们也只能拒绝接受,原因是接了订单交货的话,企业亏得厉害,把老本贴进去了。”

同时,一些宏观经济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终端消费偏弱。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谢田:“中国经济的消费从来就没有振兴起来。中国老百姓收入要支付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座大山就已经捉襟见肘了。与此同时,中国的技术工人,出口加工、世界工厂的收入降低,但债务却增加、房贷等负担增加,所以中国老百姓收入在减少,债务在增加。”

旅美学者、经济学家程晓农博士:“对中国来讲,通货膨胀造成的后果是老百姓只能节衣缩食、压缩消费,进一步躺平,不敢花钱,当然也谈不上结婚成家生孩子了。”

新唐人记者李兰纽约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