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割洋韭菜?国际大品牌在中国被罚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7月11日讯】在6月下旬到7月初,有多个国际大品牌被上海静安区的市场监管局罚款,其中雅诗兰黛、丝芙兰被罚了40万,LV被罚了20万,理由是虚假商业宣传;而乔治阿玛尼和香奈儿也被分别罚了3.45万元和21.3万元,说是产品以次充好。

这几年,中国地区的奢侈品消费力非常强劲,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就达到了人民币7,700亿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2%,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又上升到了35%,其中有大约70%的消费是发生在海外市场或者是国际旅途中。

这些奢侈品牌有三分之二是销售到其它市场的,不过类似中国这样被处罚的情况,在国际上很少出现,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就频繁发生呢?不过,我们看到这些名牌在中国被打击的同时,中国本土的品牌似乎正在得到了大力的扶持,那么,这背后还有些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六成奢侈品牌选择中国代工厂

我们先了解一个情况,那就是,全球有六成的奢侈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根据美国杂志《环球奢侈品报告》的报导,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有的在中国生产成品,有的在中国完成大部分工序,再运到品牌国完成最后工序。

尽管奢侈品牌通常不愿承认在中国代工,但在服装、鞋帽、箱包等很多消费品领域,代工规模十分庞大。比如,在浙江桐乡的一间羊绒制品公司,是一个规模只有50多人的小工厂,但工厂为众多国内外品牌,像是阿玛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等都提供过代工生产。而像这样的代工厂,在东莞、深圳、杭州、温州、青岛等地区还有很多。

比如Coach。2006年,Coach的总裁就提到过,coach在中国生产,会派遣意大利的工匠团队来指导中国工人。另外,像是阿玛尼(Armani),几年前已经选择东莞、中山的几家代工商生产产品。还有英国的华贵品牌Burberry,也在2007年时关闭了英国威尔士的工厂,迁往中国的广东深圳。

而这些品牌到中国的原因也显而易见,比如,有报导提到,Burberry在中国生产一件售价60英镑的翻领运动衫,成本从11英镑可以减到4英镑。

还有很多其它的国际知名品牌,其实也都选择了在中国代工,我们就不更多列举了,不过质量到底如何呢?有陆媒曾报导说,不少国际品牌在中国销售的和在国外销售的质量有区别,出口的产品,原料基本上是进口的,而内销的,原料基本是在国内采购。所以很多人会发现,同样的牌子在美国买的洗几次都不会难看,而在国内买的洗一两次就很难看了,因为衣服原料有区别。

中国对奢侈品情有独钟

虽然这些名牌多次曝出过质量问题,但消费者似乎仍然情有独钟。比如化妆品,根据2019年的数据,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中份额占居首位的还是欧莱雅、雅诗兰黛这些国际品牌。

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在去年发布了一个报告,报告中提到,在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遭受重创,萎缩23%的大背景下,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却是逆势上扬48% ,将达到3,460亿元。仅仅一年时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就从全球总额的11%跃升到20%。报告预计,只需再过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记得在去年时,疫情刚有所缓和,中国从北到南各大城市中,排队抢购奢侈品的场景就开始轮番上演。去年4月,广州太古汇爱马仕重新开业的当天,销售额超过1,900万元,一举突破了爱马仕在中国最高的单店成交额历史。8月,LV上海恒隆店一个月卖出了1.5亿元,创下有史以来LV中国单店最高月销售额纪录。

而且,这波销售额的上涨,还是在各大品牌纷纷涨价的情况下。去年,LV平均涨价8.3%,迪奥和香奈儿的涨幅则达到了11.8%和15.1%。当时,陆媒就曾经报导说,疫情下的奢侈品,全靠中国买家了。

中共力捧本土品牌

对中共来说,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大赚特赚,也带来了一个强烈对比,那就是中国自有品牌的发展。这么庞大的十几亿人的市场,中共自然不甘心拱手都让外企赚去。

根据中国投资银行高鹄资本(Cygnus Equity)提供的数据,在今年头五个月里,中国消费品企业已经吸引了相当于110亿美元的资金,是前一年的两倍以上。也就是说,在疫情期间,中国自有品牌的需求也增长迅速。

我们知道,前段时间,一些国际品牌因为新疆棉花问题,被中共在全国范围内抵制。而特斯拉前段时间,也因为“刹车门”,被中共搞的灰头土脸。

中共在打压国际名牌的同时,我们看到,它也在积极扶持本土品牌,宣传的力度也在加大,推崇民族主义的同时,普及推广本土品牌也是它的策略。能够让国有品牌走向世界当然是好事,只是中国的品牌要想走向世界,路还有些远。

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是,目前具有国际号召力的中国品牌却并不多,和国际品牌之间还有着相当的差距。

我们看世界品牌500强,平均年龄是93.71岁,其中,100岁以上的老字号品牌有206个,而这里面,中国只占了3个席位,有茅台、青岛啤酒,还有中国银行。一个品牌的产生还有形成,离不开一个漫长的时间,同时,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品牌保护机制、以及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但是在中国,显然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共以“反垄断”之名收割洋韭菜

我们再回到外企的现况,虽然一些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强劲,但事实上,中共在几年前,就已经通过“反垄断”调查开始对外企割韭菜了。去年12月,中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个“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19)”,报告中显示,在2019年,中共一共立案调查垄断案件103件,结案46件,罚没金额3.2亿元。

这些立案调查的垄断案件,名目繁多,比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行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等等。报告中还提到,将推进对多家知名跨国公司的调查,包括韩国三星、海力士,美国美光公司、杜邦公司,瑞典爱立信公司等等。

12月底,中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一个“2019年反垄断执法十大典型案例”。在这10大案例中,也包括多家知名的外国跨国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

其中,中美合资的长安福特汽车公司,2019年6月被罚款1.628亿元;日本独资的丰田汽车中国公司,2019年12月被罚款超过8,761万元;美国独资的伊士曼中国投资公司,2019年4月被罚款超过2,437万元,等等。

对于中共的“反垄断”,外界普遍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真正目的是要盘剥这些企业的钱财,因为中国经济近几年一直在恶化。

我们知道,这之前,中共政府已经抓捕了多名私企老板,并将这些企业的财产收为国有。随后,中共又在大陆娱乐圈“割韭菜”,最知名的就是范冰冰,被罚了8.89亿,其它影视行业人员加起来也最少补缴了大约117.47亿元的税款。

大家知道,中共在历史上,曾经搞过“打土豪分田地”,1927年,中共发动了篡夺国民党权力的“南昌暴动”和“秋收暴动”,但都是以失败告终,在国民党的围剿下,犹如丧家犬的中共不得不跑到偏远的山区、农村,为了维持生存,中共盯上了生活相对富裕的乡绅地主,每到一处,都要打土豪,直接抢夺乡绅的土地和财富,毛泽东当年发动这场运动时,曾提出过“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因此,很多乡绅被逼的是家破人亡,甚至惨被灭门。所以,中共这段“打土豪分田地”的历史,就是一段血腥的谋财害命杀人史。

在今年2月份时,习近平还公开表扬了中共当年打土豪的历史,把这段血腥历史美化成了“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看来,习近平很是怀念毛时代,有了这样的习思想作指导,中共现在收割私企、富豪,包括“洋韭菜”们的行动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打土豪圈钱,来钱更快。

其实,中共当年也有“打洋土豪”的历史,比如1934年,一位在贵州传教的牧师海曼,还有海曼的妻子孩子,被中共红军贺龙的军队绑架,红军向传教团索要赎金70万美元要资助“长征”,甚至还想要药品,最终,传教团付给红军一万块银元赎出了海曼。

在5月份的时候,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发布了一份2021年的《在华美企白皮书》,里面提到,尽管北京宣布推出中外企业平等政策,但是外企在中国仍然遭受“隐形”的不公正对待,屡屡成为打压对象。

不过,在收割“韭菜”上,现在看来,中共其实是力争中外“平等”的,不管私企还是外企,只要中共缺钱了,都可能成为中共打土豪的对象。

策划:宇文铭
撰文:陈思雨、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制图:R1
监制:文静
财商天下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2AiO-ehTTIZ3PpnTkecvA/?sub_confirmation=1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