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竹编大街荣景不复见 退休教师潜心自学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8月18日讯】六十年前一直到1995年左右, 台湾云林西螺埔心街上,家家户户都在做竹篓子,现在仅存八十岁的程秋宗,但已隐退。幸好国中退休教师张茹真,因缘际会爱上传统竹编,从劈竹到完成价值新台币三万元以上的作品,只用二年时间,功夫了得。

花白的头发、粗糙充满旧伤疤,而又伸不直的双手,他是已经隐退的云林西螺国宝级竹编大师程秋宗。六十年前西螺埔心街上,家家户户都在做竹制品,这荣景已完全消失了。

竹编工艺家 程秋宗:“(四十年前一天编几个)一天五十个,五十个有啦,(一个几块工钱)十几块钱而已,不好啦,四十年前十几块就不错了,那时候的工钱很少,(一个竹篓?)一天工资啦,现在没销路就没做了,刺竹也没人在卖了。”

民众 程先生:“六十年前,整条路都在做竹编,因为那时候政府推动客厅即工厂,所以大家都拿艺术品回来加工,在家里做很多客厅的工厂,家庭副业那时候很流行,因为时代关系竹编没落,现在埔心都在种菜比较多。”

不过,国中退休教师张茹真,在因缘际会下迷上传统竹艺,凭着国中所学的立体概念,加上网路搜寻,边学边摸索,做出来的作品,背在身上常常被询价。

竹编爱好者 张茹真:“最难应该是劈竹,(一般人听到劈竹就跑掉了,你怎么反而留下来继续学)所以我就买书回来,然后它有基本编法,哪一种哪一种要怎么编,看图就可以了,上面的文字日本文字也有夹杂我们的中文,所以看图然后半猜,大概就ok。”

最难的风车编法、麻叶编法,加上内里束口袋的后背包,精致的竹篮,很难想像张茹真只用二年时间,就学起来了,并且融入拼布技法。

竹编爱好者 张茹真:“就是说我们从小学读书啊,你那个数学立体几何都有关连啦,所以我说就是那种物体结构什么要清楚,你才有办法自己去知道哪一个,不用每一个都要去问。”

因为材料很贵,工时又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竹制品被塑胶取代,现在的竹编走向时尚实用,但如同张茹真所言,前辈的职人精神,是留下来最好的无形资产。

新唐人亚太电视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