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项阳:“国进民退”埋下了“定时炸弹”

“国企信仰”坍塌:“开门吧,芝麻”不灵了

在著名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每当喊过“开门吧,芝麻。”一个藏着财宝的山洞就会开门,阿里巴巴和机智的女仆,智慧地打败了四十大盗,保住了山洞中的宝藏。

在中国,有一个说法,叫“国企信仰”,已经不知道叫什么好了 ,因为中共认为只有国有企业才是国家财富的“守夜人”。

“守夜人”,是来自西方古典主义的一个说法,政府在市场竞争中的理想角色是看门打更的守夜人,要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而不是即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山洞,中共和四十大盗一样,“开门吧,芝麻。”山洞打开之后,发现里面的财富,已经被别人找到了。

2021年12月24日,中共财政部公布,2021年1~11月,全国国有及控股企业的利润总额4.14万亿,同比增长40%。这一数字貌似很高,但与67万亿的营业收入相比,毛利率只有6.15%。

中国国企的低效一直被外界所诟病,2021年的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原油、煤炭、稀土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也就是说赚取的还是垄断资源、垄断利润的钱。

国进民退”,是这两年来,大家频繁听到的声音,但是这个中共的“基本盘”、“大本营”,已经肚子吃到胀,撑得走不动了。

资产膨胀超乎想像

事实上,这几年来,国有企业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扔到了一个大头针的盒子里,一下子这块磁铁,就被满满的大头针包裹起来了——这是中国人在七十、八十年代的家庭游戏。

为什么中国的财富会向国有企业聚集呢?

一是国进民退。习近平不论是左转回到计划经济,还是用“国进民退”重构国有企业的生态、打破中共几百名太子党盘踞国企的格局,反正国企是张开血盆大口,四处出击。

2018~2020三年间,全国国有企业(包括非金融类国企、金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三项)资产规模从2017年的454.5万亿增长到2020年的635.2万亿,三年增加180.7万亿,平均每年增加60.2万亿,这相当于这三年全国GDP总和292万亿的62%。

中共建政后,1949年~2017年这68年间,全国国有资产累计形成的总额为454万亿,而2018~2020年三年新增的180万亿就相当于过去68年总和的40%,突飞猛进的速度令人震惊。

中国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综合业内数据报道,2017年到2020年这三年以来,已有近500家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而这个态势还在逐年增长。在这些“易主”案例中,大多数控制权转让涉及民企,而国资,尤其是地方国资,是最主要的买方。

二是银行贷款、财政投资大幅向国企倾斜。

新增的180万亿总资产中,126万亿是负债,44万亿是权益,负债占了70%。

负债,主要是国企大量抢占了银行贷款等社会融资,权益,主要还是靠着财政投资,并非是自己利润累积。

横向比较的话,国有资产这三年年均增幅高达11.8%,这一数字既高于GDP增幅。

2020年,中国GDP比2017年增加19万亿,而国有资产的增加额是其9倍;180万亿的国资增长如果平均到每个人头上,14亿中国人人均增加国有资产12.9万元,而这三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额才9.12万元。有学者曾指出,政府投资、国企投资占比过大,是导致中国居民收入较低的重要原因。

这么大的资产规模,赚钱能力如何呢?2020年资产利润率从2017年的1.58%下降到1.27%,资产税费率也从2017年的2.3%降低到1.72%。简单地说,每百元国有企业资产,创造的平均营业收入不足30元,利润不足1.6元,税费不足2.2元,远低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若将中外的国有企业相比较,利润上缴问题像一个笑话:英国盈利较好的国有企业上缴盈利相当于其税后利润的70%至80%;法国的国有企业除了上交应交税收之后,它的利润的50%要上缴给国家,还有如瑞典、丹麦、韩国等国家,其国有企业至少要交税后利润的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给国家。

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经指出,国有企业上缴来的利润90%,但是这些钱又返回到国有企业了,对于民生没有带来改善。

广东发布的国资预算案曾经显示,在2014年广东国企收益上缴给公共财政近16亿元,仅5300万元调入公共财政预算支持民生,约占3.3%。绝大部分将以各种名目返回:约56.2%支持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25.5%用于解决省属煤矿关闭破产遗留问题,11%调整国有经济结构。

中共国有企业,所谓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全球最赚钱的通讯公司、全球最大的石化企业,对于全体出资人——老百姓来说,除了垄断形成的涨价风潮以及被掠夺之外,几乎没有给百姓任何回报。

“三桶油”的世界记录:三分之一钻机  5%的产量

2020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营收总额4.2万亿,但利润合计768亿元,利润率也只有1.8%,在全球能源公司中都是倒数的。

2021年,石油、天然气价格飞涨,受益于需求增长,“三桶油”创造出近年来最好业绩,上半年利润总和就破千亿。但是与投入相比,利润率仍然是“毛毛雨”的水平。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钻机数量在全球占比超过1/3,也就是设备投入巨大,而产出的油气只有全球的5%。

全球原油年产约45亿吨,中国年产近2亿吨,在全球的占比约5%,天然气产量的占比大约也是5%,但是这一巨大的资本支出与回报完全不匹配,资本支出的浪费比比皆是。这不禁让人要问,这钱到底都哪去了呢?钱是怎么花的呢?

外行指挥内行,轰轰烈烈上马大工程,拍脑袋就上马,这就是中共经济的多年以来的特点:

从新疆霍尔果斯到深圳长达9000公里,搞天然气管道输送,但事实上一般来讲管道输送超过3000公里就不具备经济合理性。

这样的超长线路的运输,已经在高铁的大部分线路,国家电网的长距离输电,被验证都是赔钱的。

真正到了新能源转型,“三桶油”靠得住吗?

靠着如此低效的三桶油,中国能完成能源转型吗?一位业内人士称:“现在搞双碳,三桶油都不发声,不接招儿,没有任何实际动作。国家能源局特别着急,等着他们上报新能源投资方案,报了就能批,但没有人报。”

业内普遍认为,三桶油进行了如此大规模的设备投资,背负了沉重的包袱,效益如此之差,让它压缩传统业务去搞新能源投资,亏损会更大,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承受。

房地产将是国企天下

2021年12月28日,广东省住建部门发通知,第二天要召集十余家房地产公司开会,一类是中海、保利、广东越秀集团这样的国企,一类是佳兆业、花样年这样的暴雷企业,会上要让暴雷企业介绍他们的情况。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政府要出手撮合交易,让国企接盘。

这一消息迅速在市场上传开,但不知何因,第二天的会没有开成。但很快,12月30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就公开表态,金融要为房地产并购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此前,央行、银保监会还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并购贷款不受地产公司“三道红线”负债率的限制。

今年9月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万科、融创等头部地产公司销售同比下降30%~40%,中共当局要限房价,但又不愿意降低地价,只能让房地产公司让利,房地产公司的净利润率将从10%以上降低到3%~5%,甚至更低,在2021年第二轮土拍中高价拿地的恐怕都很难赚钱。随着房地产严控,一些民营地产公司将被迫出局。

从四季度土地拍卖来看,国企已经成为主角,中海、保利、中铁建、华润等排名靠前,民企中只有龙湖、碧桂园、旭辉还有能力零星拿地,绝大部分民企不是躺平,而是已经趴下。

《证券时报》2021年12月28日引述申港证券的消息说,长春、长沙、沈阳、天津、北京国企、央企取地占比分别为100%、82%、75%、72%、75%。

很多人认为现在房地产政策开始宽松,预期2022年下半年会市场会修复。这一预测可能过于乐观,一位头部房企高管称:“以前我们秒光售罄的房子,现在降价还卖不出去,市场恢覆信心需要时间,现在消费不行,我们发现购房者年龄往后延了两年,显示年轻人购房能力下降,这与收入下降、缺乏稳定预期都有关系。”

民企认为,虽然房贷有所放松,但在这种市场情况下,银行贷款主要给国企,因为“看民企觉得谁都危险,而给国企贷款出问题也没责任。”

国企正在从市场上“吸血”

国企虽然效率低下,但却利用国企身份抢占到更多资源,“国进民退”已成事实。一位从事环保投资的人士称:“长江治理国家要投资千亿,但主要是国企中标,我们想干就得与国企合作,让国企分包给我们,跟着他们才能喝一杯羹。”

他还称:“之前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招标都是国企中标,连种树都得找国企,结果地方政府没钱,欠了这些国企很多钱。”

一位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人士表示:“现在就国企有钱,政府有钱,民企都被打趴下了,谁能拿出钱来?所以我们融资必须得找他们,他们没钱也能从银行融来钱。”

一位市场人士评论称:“民企围着国企转,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世界上没有哪个领域是靠国企与政府投资搞好的,政府配置资源肯定是不行的,它天生是和市场经济相悖的。但现在国企还要把民企‘吸附’过来,就非常可怕,它有资金,有政府支持,你不跟我干拿不到业务,这就像从市场‘吸血’一样。”

危机四伏的“国企信仰”

国企可以从银行贷到便宜钱,可以放高利贷给民营企业,可以拿到政府工程。

但是,在中国有句话,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国企频频爆雷。

2021年的各种统计也出来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公开消息,仅在三年时间内,国企违约规模增至此前的3.6倍,违约发行人数量增至此前的2.3倍。这是国企违约首次超过民企,“国企信仰”被强烈冲击。

据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0月期间,大陆国有企业违约了创纪录的400亿元人民币债券。这大约是过去两年的总和。

上海电气、河南永煤、华晨汽车、清华紫光、天津房地产集团、青海盐湖,接连爆雷。

说到国企,被称为“国企信仰”,连养老金亏空了,都去找国企来补充,好像国企是共产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藏宝库,但是,现在,国企的“家底”突然一下子揭开,是这么的浮肿。

广发证券表示,相比民企,国企债券违约的不确定性较大,取决于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博弈,而一旦违约,由于之前金融资源的过度倾斜,导致长期风险的积聚,往往会给债权人带来更大的损失。

《金融时报》指出,北京在20世纪90年代曾关闭数万家亏损的国企,度过了经济衰退期,但中共当局不愿意再次这样做。

《金融时报》据公开资料指出,自2021年以来,中国已有六个省向国企保障基金投入了至少1,100亿人民币(约合170亿美元)。省级救助基金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地方政府为恢复债权人的信心所做的努力。但分析人士警告,这一策略反而可能使中国的债务问题恶化,他们认为,提供救助基金无法改善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对中国经济来说,反而是一颗颗定时炸弹。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希望之声/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