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辯論 學者:謝馬互批判 政策討論不深入

(中央社記者李絲妮、羅廣仁台北九日電)第二場總統大選辯論會今天在公視舉行,這也是這次總統大選唯一的一場傳統辯論,謝長廷和馬英九兩位總統候選人,針鋒相對,為政策辯論,爭取中間選民;多位專家學者評論指出,馬英九強調經濟問題,謝長廷聚焦主權爭議,但都將重點放在批判對手,政策討論不夠深入和清楚。 「馬英九與謝長廷都是戰後世代,擁有民主風度,政見闡述明確」,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評論馬英九與謝長廷在辯論會中的風範表現指出,馬英九「有備而來」、謝長廷「反應機靈」。

顧忠華並指出,謝長廷用華語辯論,主要為討好和爭取年輕族群;不過,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徐永明認為,謝長廷放棄擅長的閩南語,反而影響表達力,雖然努力,但效果不彰。  對於馬英九、謝長廷今天辯論的重心,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泰順和中國民運人士王丹都表示,謝長廷頻頻與陳水扁切割,將重點放在批判對手,卻缺乏對本身政策的鋪陳;楊泰順更指出,馬、謝兩人針鋒相對,但未深入探討政策核心。徐永明則認為,執政黨原本就有包袱,謝長廷過度切割並無太大意義。

在辯論議題焦點部分,顧忠華分析指出,馬英九強調經濟問題,謝長廷聚焦主權爭議。而在處理台灣經濟問題上,馬英九重視公共投資,謝長廷重視反通貨膨脹。徐永明認為馬英九在討論「共同市場」部分,說法過於模糊,應更闡明政策與做法,才能藉此議題有效吸引選票。  王丹分析馬英九和謝長廷在兩岸議題的答辯部分指出,兩位總統候選人應注重公共政策與化解兩岸人民認知不同的矛盾,避免過度聚焦於文字之上。楊泰順則建議馬英九必須於兩岸政策有所突破,過於圓滑非長久之計。

王丹建議謝長廷和馬英九與其圍繞討論「一中」議題,不如注重公共政策的討論,更能吸引中間選民。 雖然楊泰順指出辯論會內容早有安排,所以對辯論會不抱期望,但是徐永明認為,傳統辯論可讓總統候選人闡述、表明政策立場,有助中間選民了解候選人,做適當的選擇。顧忠華也認為辯論會會影響中選民;王丹則表示,選民心中早有定見,辯論影響不大。970309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