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台灣是「過於民主」的地方嗎?

日前,幾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指出台灣電視的政論節目太多謾罵吵鬧,許多民意代表及媒體名嘴,為了譁眾取寵,在節目上怒氣沖沖、針鋒相對,甚至還口出種種非理性惡言來對特定人士進行人身攻擊。政論節目及名嘴儼然成為台灣社會亂源之一。

院士們感慨甚是。政論節目愈來愈趨向激情化、對立化、戲劇化,著實是令人沈痛的隱憂。然而,部分人士旋即批評表示「台灣是個過於民主的地方」,這種說法,卻又未免令人啼笑皆非。

讓我們考古一下。自民國76年(1987年)解嚴以來,台灣民主的真正發展,不過20餘年,相較於英、美長達數百年的民主歷史,台灣民主至多只是「青少年」,絕非「成年」。此外,根據美國「自由之家」今年公布的全球新聞自由調查報告,台灣新聞自由雖在亞洲排名第一,但放在全球來看也僅有33名的位置。

綜以觀之,「台灣過於民主」,此說何來呢?一個小孩剛拿起爸爸的打火機把玩,就能說他是個老煙槍嗎?究其實,這些媒體亂象,恐怕是台灣還不夠懂得民主的若干深層內涵所致。

回顧民主政治的發展,無論是古典式的雅典城邦式民主,以至現在主流的代議式民主、甚至是九○年代新崛起的審議式民主,它們在理論上的規劃鋪陳以及制度上的實踐運作,其實都有著一個基本預設:「理性的人」。

因為唯有當人能理性對待一切,才能擁有自我思辨及溝通協調的能力,不會輕易受到他人有意操弄,同時也能降低做出有損集體利益的錯誤決策之機率。最重要的,一個理性的人才能懂得聽取他人意見,並使用彼此都能理解、接受的語言不斷與他人進行對話交流,整個社會也才能因此取得共識,維持和諧與安定。

換言之,民主政治的成功,是有其道德層面的根本假設:人與人之間能互尊互重、理性溝通。做不到這點,民主的發展必然有所缺陷。如果誰也不尊重誰、誰也不聽誰、誰也不信任誰,如何能奢望成就真正的民主呢?

因此,這些在電視上擅用「言論自由」之名大放厥詞、甚至惡言相向的名嘴們,其言其行確實傷害著台灣民主本身。而他們的極端言論之所以能有市場,一來在於我們整體對於民主的精髓─理性的人—還沒能深入掌握;二來,媒體本身(尤其電視)也難辭其咎。由於媒體的好走偏鋒,造成「理性論政無人問,瘋癲狂亂上新聞」的離譜現象。

想想,反理性的媒體、反理性的民代與名嘴,能給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公民與未來呢?想改變現狀嗎?不要猶豫,立即關掉電視、別讓政論節目成為你的變種HBO(Home Box Opium,家庭電視鴉片);或者直接拿起電話,叩應給主持人和名嘴:「我不再看你們了,除非你們改善。」

媒體改過遷善的曙光,或許將因此而現。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