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2009年達成地震發生後30秒速報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七日電)雖然地震無法預測,但中央氣象局持續努力縮短地震測報時間,預定在2009年達成地震發生後三十秒內,完成地震規模與震央位置初步研判的作業目標,以便迅速發布地震消息,讓各救災中心採取緊急應變措施,將受災程度降到最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審查中央氣象局2009年度施政計畫及預算案,氣象局的報告指出,氣象局將持續縮短地震測報時間,預定明年年底達成地震發生後三十秒內完成地震規模與震央位置初步研判的作業目標,並迅速透過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傳真存轉、全球資訊網等多重管道,迅速發布地震消息。

此外,氣象局將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合作,開發應用系統,透過專線將預估的震波強度與到達時間訊息提供給離震央較遠地區的重大設施主管機關,採取緊急應變措施,期望能將受災程度降到最低。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鍇紋表示,地震測報中心目前有一百零九個即時連線觀測站,能在地震發生後三十五秒完成地震規模與震央位置初步研判的作業目標,日本也能在一分鐘內完成;美國因為幅員廣大,觀測站不如台灣密集,大約在地震發生後四十至五十分才能完成相關作業。

郭鍇紋說,二十年前,台灣只有二十二個觀測站,當時也是需要四十至五十分鐘後才能完成地震測報作業;如今台灣地震觀測站已增加到一百零九個,地震發生三十五秒就能完成測報作業,可說是領先全球;但郭鍇紋表示,台灣在地震預警方面還是需要再研究和強化。

氣象局在2009年度預算中編列新台幣三億六千四百多萬元,用來增設井下地震觀測站及執行「台灣東部海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建置計畫」,進一步加強地震速報作業,並研發強震即時報系統。

在立委支持下,氣象局2009年預算案在交通委員會照案過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