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梁:全球暖化的迷思

【新唐人2009年12月15日訊】現在對抗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只是環境問題,已經提升至涉及國家發展安全的政治、經濟重大戰略問題,甚至已至道德層面,成為全球的普世價值。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將討論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造成氣候暖化,水旱災頻仍的問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在2007年2月2日發表了一份報告,該報告由全世界130個國家,2,500名科學家共同簽署,指出全球暖化的結果與碳排放量的相關性是確切無疑的。

就在世界各國如火如荼的討論如何對抗全球暖化、減排二氧化談碳的時候,上個月英國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電腦遭到駭客襲擊,一千多封英美科學家的電子郵件與三千多份文件被公諸於眾。有些檔案的內容顯示,如今流行的全球暖化理論所根據的資料有被篡改、誇大之嫌。全球暖化是科學界最近二十年的理論。,科學家中持各種不同意見的人很多。可是,當這一理論變作意識形態、進而成為政府制定政策的基礎時,對立派的聲音就遭到了壓制。許多不同意這一理論的科學家,不僅拿不到政府的研究基金,甚至連工作也保不住。

反對目前主流全球暖化理論的科學家們不約而同地指出,全球變暖的原因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他們也認為,全球暖化沒什麼大不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全球暖化是太陽黑子、宇宙射線等眾多因素造成的,二氧化碳增加至多是全球暖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IPCC內一位環境學克理斯蒂(John Christy)教授,就反對二氧化碳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因為在北極冰層下的研究,二氧化碳量很高時氣溫並無增加;IPCC內另一位學者,麻省理工學院的林德仁(Richard Lindzen)表示,現在的全球暖化純粹是一種宣傳活動;日本環北極環境研究科學家Syun-Ichi Akasofu表示,1940年戰後經濟蓬勃發展,全球氣溫卻不斷的在下降,一直到1975年全球氣溫才再度上升。

參與IPCC報告的科學家人數很多,但是,人數多是否就代表了真理?1970年代提出氟利昂(Freon)造成臭氧層破裂理論的科學家們,在1995年獲得諾貝爾獎,但是,我們目前也只能說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理論,一個假說,因為他們就是說不出為何破洞是在南極上空而不是破在其他地方。人類的智慧離認識宇宙的真象時常有一大段距離,所以畢竟非常遙遠,一時盛行的理論到後來仍還是需要得修正、改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