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改革貧富不均 摩坦森驚豔

【新唐人2011年10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日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坦森表示,學者一直呼籲政府重視貧富不均問題,但多被忽視;丹麥則做稅賦等改革,在全球化中改善貧富不均,經濟也成長,瑞典也是,讓他大開眼界。

經濟日報今天舉辦「跨越百年,再造榮景」高峰會,邀請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坦森(Dale T. Mortensen),上午以「勞動力與提振經濟」為主題進行專題演獎。

近午主辦單位公布將失業率與通膨率相加所得到的痛苦指數,中國大陸11.5%、美國12%、歐元區12.6%、印度17.6%、台灣6.2%、新加坡6.7%、韓國7.2%、香港8.2%等現況,認為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中表現佳,進而詢問摩坦森的看法。

摩坦森說,其實常有幸福指數之類的調查,假如經濟成長率可以做為預測未來使用,恐怕中國、印度排名可以往上升,美國則要下降;而已開發國家已經陷入困境是事實,是否會發生二次衰退,也會影響到台灣與韓國一直以來的努力成果。

他說,政府要解決經濟問題,應該要了解失業現象及失業原因,失業率高的問題,歐美等國都發生,全球一直以來的經濟成長,其實只有最富的前10%富人獲利,即使把這些富人的財富與窮人平分,窮人還是會愈來愈窮。

他強調,很多專家、學者一直呼籲各國政府重視窮人跟富人經濟力差距愈來愈大、貧富不均的問題,但是很多政府一直忽略這個問題;以美國來說,兩黨都要負責,也因此發生占領華爾街事件,因為人民對於貧富不均問題愈來愈反感了。

主辦單位提及摩坦森在北歐教書多年,詢問他是否在北歐得到相關心得?摩坦森說,他比較常到北歐是近5年,讓他大開眼界。

他舉例,丹麥人均所得與美國不相上下,人口比台灣少,而丹麥最低薪資高、稅率也高,透過稅賦政策等改革,在全球化過程中,丹麥面對變動時,卻改善了貧富不均問題,經濟也持續發展,證實經濟成長與財富所得重新分配是可以做到的。

他並說,或許有人覺得丹麥是小國,模式不能套用在其他國家,但是瑞典也是,也做到了;各國政府能用的工具就是財政政策,提供人民工作,帶動消費力、提振經濟,要重視貧富不均問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