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春運時節 回鄉難返程也難

【新唐人2012年2月4日訊】今年不像往年,電視等主流媒體對春運的報導明顯少許多,去年不斷出現於電視媒體震撼場面——浩浩蕩蕩摩托返鄉大軍——今年也沒有出現。報導少,不等於今年春運形勢比往年樂觀,恰恰相反,更嚴峻。一是人數更大,據有關部門預測,今年全國春運客流量將達到31.58億人次,相當於中國人口整體遷移兩次(應該是2.5次吧)。二是一票難求加劇,至少,鐵道部作為改革措施推出的網絡訂票使原本就一票難求的民工更難上加難,而民工正是這場大遷徙的最大一個群體。票難求究竟困住多少民工使其無法回家,究竟迫使多少人採取危險度高的長途騎摩回家,不得而知。初六一過,企業開工,已經返家的民工得返程上班了,今天正值初六,現在各地已經迎來返程高峰。而這個時段全國連日大範圍雨雪天氣甚至暴雪嚴重影響陸路交通,剛經歷了回家難又要面臨回程難。

但無論如何,在這場被人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地表遷移運動」中,回家和返程路再艱難,能回一趟家,也屬幸運。

春運和春運買票難,作為一個引人矚目的社會現象,每年成為公共議題在所難免。有人不解:天這麼冷,為什麼非要回家,非要路上受罪?於是得出結論:「一幫自虐型的人」;有人指,春運產生的原因是鐵路運輸票價過低,導致長距離勞務輸出增多;春運難引出的票價話題年年重複,今年圍繞網絡訂票還有了一場「春運該不該漲價」的一虎一席談,這場電視爭論中,有人指是觀念問題驅使人非得這個時候回家,稱需要改變春節回家的觀念;有人指回鄉潮很不理性;有人極力主張「火車票應該漲價」,理由是靠市場規律調節供需不平衡,通過增加這個時候的回家成本抑制回家需求……

然而,指回鄉不理性的、說該改變觀念的,說票價低導致長距離勞務輸出增多,獻策漲價調節和遏制回家需求的,有意無意,都忽略了一些最基本的事實。

且不說億萬民工對輸入地的貢獻,也不說長距離勞務輸出的背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並不完全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跟政策偏向、資源不合理配置有直接關係,有些城市集中配置了各方面優勢資源,有更多更好地發展機遇,其他地方的人要去討生活、謀發展,天經地義。近年來某些城市一直有官員、兩會代委提出要設置高門檻控制人口流入,或者以高門檻趕走外地人。這些主張理念上是反憲法的,從現實看,如果付諸實施,別說經濟發展受損,只要一個月的家政荒、民工荒,或者幾天垃圾圍城,他們就該懂得城市已經如何離不開外來人了。

這裡要說的基本事實是,第一,城市的建設早就離不開從農村走出來的億萬民工,他們卻很難被他們所建設的城市真正接納,只是長期暫住城市,其中大多數與妻兒父母分離。跟億萬民工暫住城市現象相伴生的嚴酷現實是:包括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留守婦女全國農村上億留守人口。據香港文匯報日前消息,上億留守人口中,有4700萬留守婦女。這意味著什麼,應該明白,無需說破。春節長假,幾乎是在外務工者跟父母、夫妻、兒女團聚的唯一時機,不得不充當候鳥匆匆返鄉與家人短暫團聚。這個現實,是民工要回家的硬道理。在它面前,改變觀念之類說法過於蒼白。指責春節回鄉不理性、自虐,則荒唐可笑。荒唐在於,這是一群不需要這個時候行走在路上的人指責別人行走在路上。每次看到這些說法,我很想知道,如果他們自己一年四季住工棚或集體宿舍,長期分離與妻兒父母,以致兒女不識父、妻子不堪守活寡而夫妻關係面臨危機,還能不能有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氣概對自己說同樣的話。

第二,鐵路漲價論者只抓住市場經濟中供過於求情況下的價格調節作用,卻不提中國鐵路高度壟斷性這個事實,更不提億萬民工集中在這個時候回家跟親人團聚,是畸形社會產生出來的不正常需要——不正常不是指回家的人,對他們來說,這是再低不過、也再合理不過的需求。鐵路壟斷機制下,漲價,鐵道部門坐收了利益卻並不能緩解運力緊張與春運剛性需求的矛盾,對需要回家的民工,這個時候增加回家的成本,無異於趁火打劫。

說到成本,有一個事實是很多即使理解民工回鄉的人也沒有注意的。這就是民工為回家所要付的金錢、時間、精力、安全的代價,其實多半是額外代價,是城鄉二元制戶籍制度下的城鄉權利分殊和農民權利貧困情況下,不得不付的代價。

春運解困,還得從這個根子上著力。獻策者,則需要腳踏真實的大地,放下那種在太空騰雲駕霧的姿態。

寫於2012年大年初六(1月28日)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