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憶故宅(五)

【新唐人2012年7月27日訊】中國人對大門看的可是異乎尋常的重要,除了基本的進出通道、安全防衛之外,大門就是這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代表,從此也可以看出我們中國人以前挺有規矩、挺注重儀式上的東西。比起現在公認的所謂古老的歐洲各國都要講究,甭說千年以前,就是二、三百年前和我們中國人相比他們都是野蠻人了,只是近百十來年我們自己把文化和傳統折騰殆盡,這才顯得西方人很文明,這倒應了老祖宗那句話了:「禮失而求諸野」。

民國以前大門的等級制度是與住宅主人的身份相匹配的。皇家和王府的大門就是整棟的殿宇或房屋,最少要佔三間房的跨度,大門是紅油漆帶金色門釘,當然門釘的數目也不可亂來,在此我們不去詳說。明朝時有個詞叫作「御門聽政」,說的是太和殿(那時叫皇極殿)被大火燒了,皇帝就每天在太和門(皇極門)上早朝處理政務,由此也反映出這個大門其實就是一棟大殿。官員和百姓家的大門也根據等級和建築特點而有不同的大門樣式,有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如意們、蠻子門、隨牆門,還有模仿西式建築的大門叫圓明園式門(這是晚清民國時期才出現的)。

以前有叫書香門第、柴門草戶等等的名詞就是把住宅的大門和等級制度聯繫在一起了。還有我們說一個家庭的習慣、傳統和教養叫作「家風」,還有的叫作「門風」,比如以前要是這個家族從長輩就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甚至喝酒賭錢,那麼親友鄰居就認為這樣家庭的子女也不會好,人們會這麼評價這個家庭說「門風不正」!大家看這個大門多重要,都可以代表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品德。

現在我們就不掰扯什麼等級的住宅用什麼門的繁文縟節了。除了隨牆門是把牆打開做出一個大門比較簡單之外,其他的門大體上是由大門樓、門、門洞幾部分組成。門洞就是大門以里的房間,以前大門洞里有一個很長、很寬、很重的木凳叫作春凳,春凳用料很厚重可以供幾代人使用都不壞,經過幾十上百年後凳子面木紋隱隱又亮又潤澤很有歷史感,那時候是守門人和男家僕值班休息用的,既可以坐又可以把茶壺茶碗放在上面,很是方便。打開大門後門洞里空氣流通很好,是過堂風,春夏季節在此乘涼休息非常愜意,我小時候放暑假吃完早點就喜歡坐在大門洞里喝著茶水聽收音機里講評書,有時躺在竹子的躺椅上,這過堂風來回一溜那叫個舒服。

這大門樓和大門講究也不少,不單獨列出來也講不清,今天就此止筆吧。(待續)

文章來源:《新三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