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獎受訪 不知該說幸福還是不幸福

【新唐人2012年10月15日訊】(新唐人記者劉嵩綜合報導)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大陸官方媒體及各大網站全力報導,民眾也在微博上熱議,褒貶不一,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究其原因,蓋因莫言是體制內文人,莫言因此而承受輿論的壓力也不能不說是體制內文人的悲哀。

莫言獲獎後,央視《面對面》記者董倩對他進行了專訪。

董倩:您幸福嗎?
莫言:我不知道。
董倩:絕大多數人覺得您這個時候應該高興,應該幸福。
莫言:幸福就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體健康,精神沒有任何壓力才幸福。我現在壓力很大,憂慮忡忡,能幸福嗎。但是我要說我不幸福,你就會說太裝了吧,剛得了諾貝爾獎還不幸福。

莫言並不是第一個獲得諾獎的中國人,但卻是第一位獲得官方認可的諾獎獲得者。據悉,在莫言獲獎之前,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就邀請央視去瑞典報導宣獎儀式。旅德極權主義問題專家仲維光先生認為,莫言獲獎是中共政治的結果。中共花大力氣在國際社會把莫言做成了諾貝爾獎,這就使民眾的目光從原來集中在社會的腐敗、社會的不公,共產黨內部的鬥爭、薄熙來帶來的那些黑暗,一下子轉移了民眾的視線,轉移到國際社會諾貝爾獎。

身為作協副主席、副部級幹部、中共黨員在此關鍵時刻被黨利用一下,名利雙收,各得其所。當然,有得必有失,莫言獲獎後,其作為黨的宣傳工具按照黨的意志行事的劣跡也被翻了出來。幾個月前,中共政府為了紀念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網羅兩百名作家手抄毛的《講話》一文,在這兩百名作家的名單當中,莫言赫然在列。

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莫言與中共官員一起走出會場,以抗議戴晴和貝嶺這兩位中國異議作家的在場;2009年年底,北京電影學院的崔衛平老師發起電話採訪知識份子,評論中國某被禁異議人士的行為藝術,莫言以不瞭解情況、家中有客人為由拒絕發表任何評論。

“現在有許多人都說我’莫言是一名國家作家。’這是真的,就像作家餘華、蘇童一樣,我也領國家文化部的薪水,也從那裡取得社會保險。”“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在海外,人們都有他們自己的保險,但在中國,若沒有身份地位,我生病不起。”莫言直言不諱。

莫言曾在接受香港公開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時透露,自己取“莫言”為筆名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放炮”說真話,告誡自己要少說話。尤其是對敏感的公共問題,莫言更是很少發言。

在中共體制下,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也許“莫言”是一種最好的選擇,莫言也是如此才能坐上副部級的位置。但正如莫言面對央視主持人提出的問題所回答的一樣,莫言沒有感受到幸福。一個人有著文學才華卻不得不時刻提醒自己“莫言”,這樣的社會有何幸福而言呢?這也是莫言不得不違心地說“這是一個可以自由發言的時代”挨拍的原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