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廣東卸任穿中山裝 呼應習近平民族復興論?

【新唐人2012年12月20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12月18日中共原內蒙古省委書記胡春華調任廣東任省委書記,胡、汪二人在廣東省召開的領導幹部大會上正式“交接”時,汪洋特立獨行的以一身中山裝亮相成為媒體的焦點。而網絡輿論對中山裝隱含的意義解讀各有側重。

12月18日,汪洋在與胡春華正式交接廣東任省委書記一職時說:“五年前我是穿著西裝來與大家首次見面的,今天我將穿著中山裝離開,帶走的是廣東文化,中國特色!”他還請大家批准他成為“廣東人”。

大陸各大網站在報導這次職務交接時,幾乎一致地把焦點對準了汪洋的一身中山裝,大多數媒體都依據汪洋的上述講話,把他身著中山裝的意義解讀為代表廣東文化與“中國特色”。

“中山裝”是孫中山親自設計的。被稱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本人就是廣東香山翠亨村(今廣東中山)人。據稱,孫中山把中山裝確定為中國“新的民族服裝”,孫文並闡述該服裝的思想和政治涵義:1.四方袋表示“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置筆架,寓意以文治國。2.門襟五粒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3.袖口三粒扣代表“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4.後背整片,代表國家統一。5.衣領緊閉代表嚴謹治國。

有海外輿論認為,汪洋此舉暗合了習近平此次南巡的主題,也把他的“改革派”官員的形象,與習近平近期提出的要走“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論調聯系在一起。

有分析認為,汪洋的為政標籤是改革、開放、反腐、烏坎等。他治下的廣東成為了反腐、經濟改革、以及政治改革的排頭兵,是把習近平“三把火”燒得最旺的地方。習近平的南巡表現出對汪洋的青睞有加,因而,外界推測汪洋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會充當習近平未來改革攻堅戰的主攻手。

也有輿論認為,汪洋穿中山装是否与习近平南巡有关不是要点,要點是他能否把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理想贯彻落实,那才是他穿中山装的意义所在。

在大陸各大網站把報導焦點對準汪洋身著中山裝卸任廣東時,網民也積極參與發言,評論一邊倒地支持汪洋,也有網民對中山裝的意義進行了細致地解讀。【廣東潮陽林琪】認為中山裝是“民族服裝”,體現的是“中國人的本色!”;網友【聆風在】則表示:“以民為貴,民亦倍貴之!”;還有廣東省佛山市手機網友提醒說:“穿中山裝就要繼承孫中山的衣缽。”;也有廣西手機網友對汪洋的前途表示擔憂說:“送上一句祝福,北京天冷,注意身體。上去不要坐冷板凳啊。”

時政評論員、專欄作家鄭公燮接受新唐人記者採訪時說:“目前在中央政治局成員中,唯有汪洋有政改的經驗和膽識。習近平、汪洋合作,是能推出某些形式的政改,而又不違背不‘改旗易幟’的限制。但儘管如此,當年趙紫陽的政改事實上也是行政體制改革,最終還是遭到打壓。目前,保守勢力依然強大,但輿論和經濟下滑壓力又迫使習李班子涉入政改領域,這就免不了保守與改革勢力的較量。”

鄭公燮預見,汪洋想要推動的政經體制改革,勢必牽動保守腐敗勢力與改革勢力的激烈爭鬥。而中共腐敗貫穿整個政治體制,黨政不分、政經不分,導致經濟體制改革已走到了盡頭,制度性腐敗只會使越反腐越腐敗。隨著中國民眾越來越覺醒,中共領導層將面臨大廈將傾危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