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水電致滅絕性影響 長江生態系統已崩潰

【新唐人2013年8月20日訊】(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大陸的一項最新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在長江流域大興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和生物物種帶來滅絕性影響。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呼籲,在長江水系禁漁10年,以養育漁業資源。

中共喉舌人民網日前報導,中國《2013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上星期五發佈。在發佈會上,中國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簡稱「長漁辦」)主任趙依民表示,總體上看,長江生態已經崩潰,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幹流魚類自然資源已瀕臨崩潰,特別是金沙江流域大規模地建設水力發電項目,今後恐怕還會有更多的長江特有物種消失。

趙依民指出,「長江裡原有175種特有物種,近四五年來,已經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了。我們在麗江附近的石鼓江段使用網具試驗,一天只撈上來5條魚,多數個體還很小,而這裡過去是魚類資源十分豐富的。 」

長江上游雲南麗江邊石鼓鎮的居民李先生在接受本台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儘管最近幾年,當地政府很重視環境保護,但是麗江石鼓段裡的魚還是越來越少 ,

「我們這裡漁民很少,幾乎沒有人以打魚為生。最多也是到江邊釣魚娛樂而已,當地人以種植為生,村子裡也有搞旅遊業的。」

報導說,這次中國的長江上游聯合科考,由長漁辦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主辦,成員包括:中科院、復旦大學、長江科學院、同濟大學等機構的專家。考察歷時12天,跨越5個省市自治區,行程逾4000公里。 考察隊在對玉樹、石鼓和赤水3個樣點的魚類資源進行採樣,結果經分析後發現,整個長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面臨重重威脅, 長江中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的魚苗發生量急劇下降,特別是金沙江。長漁辦主任趙依民認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電開發,導致了大量魚類棲息地遭到破壞和喪失,而水電項目所帶來的魚類洄游通道被阻斷、江水水溫降低等連帶效果,更是嚴重破壞了多種魚類的生長規律,導致其數量急劇減少。

在長江下游江蘇宜興市的環保活動人士吳立紅就此表示,長江的水電資源已經過度開發,

「原來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發起的一個長江萬里行考察,搞得轟轟烈烈,說要保護長江水系,可是現在長江的生態,包括沿江的淡水湖如太湖,越來越污染。長江的水電項目,根本不考慮子孫後代的長遠利益,只是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

長江沿岸的污染依然十分嚴重,長江下游的太湖更是深受其害,吳立紅說,

「我家就住在太湖附近,太湖的污染十分嚴重,湖水很臭,在兩公里外都能聞到臭味,湖水粘稠的很。我最近打電話到當地政府,要官員在湖邊搭起小屋,和村民共呼吸太湖周邊的空氣。」

中國各級政府制定的各種環保法規,在執行中,往往成為一紙空文,吳立紅說,

「中央的文件說,環保問題輕則要坐牢,重則要判死刑。但是實際上,環境問題無人過問,很多都是一陣風的宣傳。過後還是官商勾結,照樣向長江和太湖排放污水。」

報導還說,面對長江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拯救長江魚類的方案:如在金沙江全流域大規模水電開發不可阻止的大趨勢下,選擇赤水河、通天河等兩三條支流作為金沙江特有魚類保護區,開展搶救性的保護,避免長江上游魚類大規模滅絕的。此外,為了修復嚴重退化的漁業資源,應該盡快開展長江全流域的十年禁漁,為長江的漁業資源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