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新年獻詞:突發事件或誘發中國變局

【新唐人2014年1月3日訊】(新唐人記者凱欣綜合報導)新年伊始,各界知名人士和學者以及媒體紛紛發表新年獻詞,表達自己對中國時局和社會動態的看法。近日,中國歷史學家、公共知識分子章立凡發出的新年獻詞中表示,拒絕政改的中共體制,無非經濟上是重新洗錢,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由於各種突發事件都可能形成對體制的衝擊波誘發意想不到的變局。

《明報月刊》2014年1月號發表了章立凡的《黨國體制:萬馬齊喑究可哀》一文,引起共鳴。

章立凡在文章中說,從2012到2013,接連演了兩年大戲:從王立軍事件到審判薄熙來,再到清洗「石油幫」升級版,從「中國夢」到新權威主義,從「反憲政」到「清網運動」,從「兩個互不否定」到兩個冥誕紀念….,不斷更換的戲碼令人眼花繚亂。文戲武戲,兩手都很硬,可就是只許鼓掌不許點評,誰要敢喝倒彩,搞不好會被請「喝茶」,給人的感覺是碰上「戲霸」了。

文章還說,2014年是馬年,在馬年,中國是「萬馬齊暗」還是「萬馬奔騰」,現實令人無語,前景依然不明。章立凡從幾個方面分析說明。

紅二代 最後保黨?

文章指出,「年年唱改革,屆屆又三中」,中共高層五年一換屆,循例可連任兩屆。上屆核心履新之初,果斷處理「非典」疫情,整頓吏治,人們開始期盼新政,以為真會有所作為;到第二屆任期才漸漸看出是個「維持會」,根本不會有政治體制改革,莫測高深的面孔掩蓋了平庸。

而新一屆執政一年來,太子黨逐漸形成類於清末「皇族內閣」的權力架構,對內以反腐大棒整肅,同時高調打壓主張憲政民主的輿論訴求;對外則揚棄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但太子黨也有自身的焦慮:當前的權利架構僅能維繫五年,「紅三代」接班無人。今後四年間是否改變原有權力格局,以威權政治保障治國路線的連續性,成為救黨保政權的關鍵。

三中全會有決定 但沒有政治體制改革部署

中共十八大後推測新政將以「民生換民主」方式,改善經濟民生,重建威權政治,但不會實行政改。此次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決定,提出需要改革的經濟、行政體制目標問題有六十條之多,土地、金融、勞教、計生等等弊政全部囊括,卻未說明實施路徑;設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共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兩個超級集權機構,開始虛化「集體總統制」,但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部署。

某些學人望風希旨,或重彈「新權威主義」,或鼓吹「儒家憲政」;部分知識分子也一廂情願地以為,做好「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啟動新一輪經濟改革,就有「倒逼政改」之可能。但經濟改革缺乏政治體制的保障搞不通。

目前朝野上下,早無改革共識;體制內外,亦無互信互動。若吊起公眾的期望而無從兌現,未來的信心落差將更加巨大。

文章指出,雖然《決定》出台,但時過境遷,治療的最佳時機已經錯失。如同癌細胞擴散後,根治手術(政改)難於承受,猛藥化療(如官員財產公開)亦不敢試,只能採用中醫保守療法:「固本」——集中權力強化執政地位;「培元」——保經濟增長以維繫合法性。浡論恰恰在於:以經濟自由化維繫合法性的舉措,必將壯大經濟民主,從而助長政治、文化上的民主訴求,未來的政治變革無法迴避。

文章認為,執政黨最大的癥結是患得患失;長期的一黨執政,已失去了正常的競爭能力,故無論改革是否,底線都是中共永遠執政。無舍亦無得,若立黨為私,一切以本黨利益為軸心,則其謀難成。

中國夢:執政理論難圓自信

文章說,理論上的模糊和路徑的不確定性,使政治宣傳的大忌。黨媒竭力營造的「中國夢,如同在霧霾中欣賞帝都夜景;美麗、模糊、有毒。以夢境為口號的政治宣傳策略,已是匪夷所思,更愚蠢的事發起了一場憲政運動,不遺餘力地摧毀自己營造的舊夢。

從年初《南方周末》新年獻詞出發的「中國夢,憲制夢」之爭,到五月的「反憲政逆流」,朝野理論交鋒持續數月,互聯網高潮迭起,大批學者名流高調捲入。御用「理論家」們無知者無畏,反憲政民主、反軍隊國家化的論調弄巧成拙,演變成對中共黨史的討伐,實在是自取其辱。

這場大辯論普及了憲政常識,令大批不了解憲政的民眾,成了憲政的忠實粉絲。以「三個自信」自居,屏蔽否認歷史而又大反「歷史虛無主義」,執政理論已無法自圓其說。

面對立體傳播的網路輿情,當局卻慣於採用平媒管理的落伍經驗,誤以為信息壟斷仍可掌控一切,「七不講」「兩高釋法」「七條底線」「清網運動」等一系列鉗制言論的配套舉措相繼出台。

文章指出,吐糟渠道封死,上街幾率增加。一個政權最大的危險,不在於民間批評太多,恰恰在於民眾的沉默。當作為社會安全排氣閥的網際網路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蓄積的能量會無序釋放,增加了危機的爆發的不確定性。

文章最後說,拒絕政改的黨國體制,無非是政治上重新拒絕政改的中共體制,無非政治上重新洗牌,經濟上重新洗錢,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今後數年間,大陸的社會衝突、天災人禍,以及香港普選之爭、朝鮮半島突發事件、領海海域爭端等等,都可能形成對體制的衝擊波誘發意想不到的變局。

對於章立凡的新年獻詞,博主五柳村評論說,對當前一些人忙於歌頌,或陶醉於「盛世」之威權,不啻一付清醒劑,值得一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