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黨文化毒害的中國企業與國外的對比

大學畢業後,我在一家中外合資的企業裏工作,負責車間翻譯和一些瑣碎的事情,據辦公室的同事說我是第一個沒有通過關係進去的,其他人都和老總或其他頭頭有著間接或直接的關係,聽了感到很意外,這麼小小的企業還要走後門,我連想都沒有想過。在我的概念裏工作應該是自由應聘的。當初我看到很多學長們都選擇教師的行業——國家的鐵飯碗安心,可是後來隨著選擇這一行業的人數增多,上學由公費改成了私費。然後畢業找工作走關係,就業後不景氣的學校開不出工資,結婚生子了連自己的家庭都得老人負擔,為人父母不知道要操心到什麼時候,真不容易。我就是不願走後門赴前輩們的後塵才選擇了外語這個行業。

可是,我這個在別人看來得之不易的工作,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並不理想。起初剛進公司,我在現場先實習了一段時間,那段時間使我從現實中開始清醒。

公司把我安排到品質檢查的工位,這個工位因為比較重要,所以下班後幾乎每天都要和各個工位的小班長們留下來一起開會,總結這一天的問題,探討如何解決。由負責現場技術的工程師負責和我們進行。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每天的小會怎麼不像工作總結,而像是在做檢討,被質問中大家都耷拉著腦袋儘量的流露出內省的表情——這個味道很不對勁,讓我想起了文化大革命。因為每天都要挨批評,然後領導們隔三差五的就要公費請大家吃飯,消減一下不滿的情緒——典型的國營企業作風。

幾個月後,我進了辦公室,脫離了開小會,每天可以按點回家了。可是每週的例會上我依然能看到廠長那種追究責任,官僚作派的沒有實質性的會議,一件事情還囉嗦反復講。外國人有時不解,疑惑地問「這個問題剛才不是說過了嗎?」

我也不解的問我的前輩怎麼會這樣,而我的前輩卻告訴我我已經很幸運了,一上班就進到這樣的公司,言外之意要是在國企更厲害。我當時有些不屑一顧沒有覺得怎麼不錯了。

來到國外的數年以後,我應聘了一家當地的公司,清晰的工作流程,部門間的完美合作,和整體上切實的細緻安排都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我終於欣喜的找到了正規的管理,它讓我們很快地精通了各自的業務,成為各自工作的行家裏手。

和在國內的企業工作相比,在國外一進公司就會有人指導我們做什麼,和怎麼做,很短的時間內我們既完成了新業務的前序工作,同時又掌握了自己業務的具體流程,和工作中會涉及哪些問題找誰解決,及他們的聯繫方式,然後發給我們一些具體的系列參照資料,瑣碎的地方都作了工作筆記,同時技術人員為我們安裝好了工作用的電腦,按上所需的一切程式,萬事俱備。工作中沒有那種在國內企業中,沒人管的那種不知做什麼和怎麼做的不安,也沒有浪費時間的會議,短暫10分鐘左右的會議就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即不煩燥也不影響工作。

在這裏自己雖是外國人,使用著不方便的語言,工作中卻讓我感到痛快和短期快速成熟起來後的那種樂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