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任志強端午引爆愛國論 百萬網民關注

【新唐人2015年06月23日訊】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因此在每年的這一天人們用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他。但今年的端午節,大陸微博大V任志強發文探討屈原是否愛國?以及究竟甚麼是國,甚麼才是愛國?吸引超過100萬網民閱讀。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大陸許多地方都舉行了傳統的儀式,以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不過,大陸的微博大V任志強在端午節這天,在微博上發表了文章《何為國?何為愛國?》,在文中他提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屈原愛國嗎?

戰國七雄中,最終統一天下,代表中原文化的是秦國,而屈原出生的楚國被稱為「南夷」,但是屈原抗秦,寧可投江自盡也不願意背棄楚國。

任志強寫道:「按照當時的『中國』概念和秦統一七國而立『中國』的概念,屈原豈不成了破壞統一和破壞『中國』的人?屈原只愛其一方之利而壞了未來中國的大局?」

以此類推,岳飛的「精忠報國」,朱元璋的起義抗元,以及「反清復明」,「辛亥革命」等等,是挑起民族戰爭嗎?還是「愛國」呢?

任志強認為,歷史上的許多內戰並非與愛不愛國相關,而只是對當時的「政權(皇權)」是否滿意。歷史上的「愛國」不能和「愛政權」混為一談。而中國文化和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天下」,也許更能體現中國的「國家」概念。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更替,使得中國無法簡單的用疆界,或某個政權來定義。那麼,傳統文化中的「愛國」,到底是愛甚麼呢?

時事評論員文昭:「中國傳統文化 ,『國』和『天下』和『華夏』,都是兩個概念。特別是談到『華夏』,她主要是文化概念上的中國。古人傳統的愛國觀念,只是儒家倫理當中的一個『忠』的概念。但是本身『忠』這個概念,也不僅僅是很簡單的忠於君主,忠於國家。更多的是忠誠於一份承諾,忠誠於自己的職守,忠誠於自己的人生選擇,忠誠於大義。」

而如今大陸當局所定義的「愛國」,顯然和歷史上的有所不同。任志強在文章中舉例,香港投票否定了政改方案,大陸有人評論說不「愛國」。美國有學生罷課遊行,堅持「我愛這個國家,就要有批評這個國家制度的權利」,在大陸也被人批評為不「愛國」。

對執政黨的批評和對國家現行制度的批評,是否就等於不愛國呢?

大陸歷史學者傅國湧:「這兩個事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性。政府是政府,國家是國家。國家是由文化、土地、人民構成的一個概念。而政府是由執政者、國家機器、軍隊、警察、監獄法庭構成的概念,這兩個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毫無關聯的概念。」

文昭:「首先要看批評的是誰,對像是甚麼?你要批評這個政權,或者批評社會上的一些醜惡現象,它本身就是破壞了中國以後出現的結果。你本來是想重現華夏古風,重新恢復中國,你怎麼叫不愛國呢?」

任志強在文章中也認為,愛這個國家,不等於一定要愛這個國家現行的制度和法律。為甚麼在紀念屈原的同時,卻忘記了要誓死捍衛自己的理想?為愛國就必須堅持推動國家的政治改革呢?

根據微博統計,任志強的這篇文章有超過100萬網友閱讀,超過16000人點讚,不過到了22號下午,這篇文章已經被刪除。

採訪/駱亞尚燕 編輯/尚燕 後製/鍾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