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周永康庭審待遇未公開細節 透三重信息

【新唐人2015年07月03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一案的判決結果雖然已公布了二十多天,但由該案而引發的輿論震盪並未就此止息。近日,有香港媒體透露了北京當局對周案審判程序上的一些待遇細節,引起外界解讀。

港媒:周的待遇比薄好得多

據香港雜誌《爭鳴》7月號報導,周案塵埃落定後,有北京分析人士透露說,在庭審這個環節上,「周的待遇比薄好多了。」

據稱,薄案的庭前會議只是控辯雙方參與,被告人薄熙來本人被排除在外;而周案的庭前會議則是控辯雙方互相妥協,並在開庭前排除了數項對周不利的證據,周永康本人也以被告人身份參加了庭前會。消息人士稱,這「確實是程序內的最好優待」。

針對上述消息,文章分析稱,北京當局如此出人意料地優待周永康,表明周改變了原先一度強硬對抗的態度,在開庭前已認罪,但同時也顯示出江系勢力還未完全衰敗的跡象。

另有輿論認為,周永康案的程序待遇好於薄熙來透露出三重信息:其一,周永康確實在開庭前已經向當局表示服軟認罪,而北京當局為盡量減低周案對中共政治局勢造成的衝擊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其二,周永康過去盤踞政法系統多年,曾隻手遮天,其對政法系統的影響尚未徹底清除,故北京當局在辦案程序上給周一點優待,以示「懷柔」之意;第三,周永康為保命或已把他過去的後台大老闆中共前黨魁江澤民、曾慶紅的一些黑幕作為籌碼供出,故當局最終決定,把當初「高高舉起」的周案,「輕輕放下」。

媒體解讀周案背後的玄機

據香港《動向》6月號報導,中共中央政法委在周案審理前多次下達「四防」指示,包括:防內外干擾、防擴散(中共「黨和國家機密」)、防影響(中共「在位、已退休黨政、國家高層的聲譽」)、防炒作。北京當局擔憂周案可能對中共政局造成嚴重衝擊的心態,由此可見一斑。

6月11日,路透社曾在對周案的報導中引述消息來源透露說,周案庭審時,周永康是由士兵押送而不是過去他曾經掌管的警察押送。消息來源並說,周永康在審訊期間「很配合」,「他態度良好」。

在一審判決中,周永康以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案三宗罪名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財產,周當庭再三表示「認罪悔罪」,服從法庭判決,不上訴。

隨後,外媒紛紛在相關報導中對周案「秘密庭審」然後突然宣布判決結果的方式表示疑惑重重。

英國《泰晤士報》質疑,周案「迷霧」的背後,或許是一場秘密的政治交易。該報引述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布朗(Kerry Brown)的話說:「秘密交易是中共對付困局的最簡單的辦法。他們與周達成妥協,周可以到改裝成監獄模樣的高爾夫球場,黨則可以繼續下去」。

《獨立報》則引述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中國精英政治的專家林和立的分析說,周被判無期徒刑,免於一死,可能是習近平想安撫周永康的黨內同盟。

針對北京當局對周案的操作方式與結果,身居美國的時政評論人士周曉輝在《周永康「認罪悔罪」或供出江澤民》一文中分析稱,「這樣的審判結果自然難服天下,但無疑,這樣的判決應該是中共高層最後拍板所定,而周永康不上訴並稱『認罪悔罪』也是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從而對這樣的結果表示『滿意』。而能讓周有如此姿態,能讓當局對周謀殺妻子、反黨、活摘器官等罪行『視而不見』,能讓當局從以往宣稱的公開審理轉為秘密審判,甚至能不顧及海內外將引發的輿論,背後雙方一定達成了某種交換條件,即周永康以供出某個或某幾個『重量級人物』作為『重大立功表現』而獲得輕判。周所言的『認罪悔罪』似乎就隱藏著這一信息。」

文章進一步分析,以周永康的地位和所干勾當,所供出的「重量級人物」,極有可能就他過去的大後台曾慶紅和江澤民。

據了解,香港《動向》雜誌今年4月號曾披露,周在被查期間,曾絕食抗議、自殺,但最終服軟並乞求保命。據稱,他共遞交了22份交代材料。此外,港媒《前哨》雜誌今年1月刊也引述消息來源稱,周永康已供出了曾慶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