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印7月已協議撤軍 拖延一個月只為一原因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08日訊】中國和印度於8月28日宣布結束長達兩個多月的對峙。日媒稱,中印早在7月就已經達成撤軍協議,是民族主義拉長了本可儘早結束的對峙。不過,也有印媒消息稱,雙方雖然聲稱已撤軍,其實仍未完全結束對峙。

7、8月間,印度媒體播放了中印兩軍以山脊為背景相互推搡的視頻畫面。雙方軍人面對面阻止對方前進,手中並沒有武器,彼此還相互提醒「不要使用暴力」。從畫面上可以看出,兩軍士兵都在極力響應「不動刀槍但要揚我國威」的高難度要求。

日經中文網9月7日文章《從洞朗對峙看莫迪的「民粹風險」》中稱,雙方於7月就已秘密達成分階段同時撤軍的協議,但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迫使雙方不得不繼續互相譴責和威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30日舉行的閱兵式上表示,「有戰勝一切侵略的信心」。印度總理莫迪也在8月15日的獨立日演講中強調,「無論是海上還是邊境,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從(外敵的)威脅中保衞印度」。

文章稱,雙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都無法忽視國民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互聯網上主戰的帖子不斷,印度的網民發文要「合併不丹、打造防波堤」,中國網民則稱「洞朗是中國領土」。印度還發生了抵制中國商品的運動。

8月上旬,雙方各有約500多人在前線對峙,後方則各自集結了一萬多兵力。期間還發生了中印軍隊在另一處邊境地區相互投擲石塊的小規模衝突。兩國均因為顧及國民感情無法發佈撤軍協議,推高了洞朗地區發生全面衝突的風險。

文章稱,莫迪最後總算遏制了激進聲音,成功實現了軟着陸。但過度重視民意,也可能會導致失控而引發軍事糾紛。

此前,日經中文網曾引述印度政府人士消息稱,中印早在7月前就已經達成結束對峙的非公開協議,雙方討論了「以暴雨和降雪等自然現象為由」,或「在可能開始降雪的9~10月之前」完成「分階段撤軍」的方案。

消息稱,習近平和莫迪均不願被本國人批評軟弱,一直在慎重探索協議的公佈時間。有分析稱,雙方認為在9月3日的廈門金磚國家峰會前宣布結束對峙,是向國際社會展現關係改善的良機。

消息指,截至8月27日(對峙結束前一天),雙方在洞朗對峙的兵員人數均已縮減至不足200人,比8月中旬減少超過一半。

另外,9月7日,中央社引述《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消息稱,8月28日中印停止洞朗對峙後,雙方部隊都帶着帳棚設備後撤,但只是各退150米,僅相距300米。目前只是解決對峙的中間階段,最終目標是希望雙方部隊都能撤離洞朗。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那麼中印「分階段撤軍」協議,不單指逐步減少對峙人數,還可能包括逐步拉大雙方距離。

(記者桓宇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