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將正中川普下懷? 紐時:中共官員感到迷惘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20日訊】在白宮正式打出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張牌後,北京方面以對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稅作為回擊。針對這一輪的貿易較量,有美媒引述專家分析稱,中共針鋒相對的做法可能正中川普下懷,而手中籌碼明顯不足的北京當局現在正處於迷茫之中。

《紐約時報》9月19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分析了中共當局在眼前的這場貿易戰中舉步維艱的現狀,文章並指出,外界曾提出的幾種中方有可能採取的反擊美國的方式其實都行不通,因為代價太過高昂。

文章引述一位了解中共內部「製定經濟政策討論」情況的人士透露說,「隨着白宮再次加大打擊力度,中國(中共)領導人對如何回應有些拿不準。」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貿易專家勞爾•伊諾霍薩-奧赫達(Raul Hinojosa-Ojeda)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奧赫達分析稱,中共官員們現在「普遍有些迷茫」,他們好像已經「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他說:「他們(中共官員)擔心,針鋒相對的做法正中了川普的下懷。」

文章表示,採取等量關稅措施予以反擊的做法顯然已經難以為繼了,因為中國過去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商品,遠遠達不到針對2000億美元的等價商品加征關稅的規模,更不用說川普威脅的下一步要徵稅的2670億美元等價商品。

問題是,北京當局現在又不敢在貿易戰中輕易讓步,因為任何讓步的舉措都可能在中國國內被視為「投降」。

針對北京當局眼前這張進退兩難的狀況,曾有人提出過除關稅戰以外的其他幾種反制美國的手段,不過《紐時》的這篇評論文章卻引述貿易專家的觀點稱,那些想法都「不切實際」。

文章討論了以下幾種舉措:

其一,攻擊美國製造業供應連來報復美方加徵關稅的政策。

就在三天前,中共前財政部長,現任社會保障基金負責人的樓繼偉就提出,中國可以通過停止對美國出口大部分關鍵零部件,來擾亂美國企業的供應鏈,從而對美國製造業造成干擾。

這種想法已被中國的貿易專家們否定了,他們認為這樣做很可能反過來對中國自己的製造業造成打擊,導致國內就業崗位減少,因而是「不切實際」的,「也不是政府的立場」。

其二,打擊那些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干擾他們的經營。

這種方式中共已經開始使用,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阻止美國半導體公司高通(Qualcomm)收購荷蘭芯片製造商;利用海關檢查的機會故意拖延福特汽車公司的林肯轎車和其他產品進入中國時的檢查時間。

不過,《紐時》的文章卻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顧慮到這些做法「可能會永久性地損害中國商業聲譽,並且只會加速企業將目光投向其他國家」,北京當局否決了用這些做法來取代對同等價值商品加徵關稅進行報復的想法。

其三,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增加中國出口,達到部分抵消關稅影響的目的。

但有觀點認為,人民幣持續走軟將使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更高,增加通貨膨脹的風險,並可能最終導致「可造成破壞性影響的資金外逃」,還會讓北京當局面臨「操控匯率」的指控,也會引發美國政府的進一步報複。

不過,該文同時也表示,上述「新思路」的支持者認為,北京當局仍有可能會重新考慮這種做法,因為他們可以藉此控製損失、緩和緊張局勢。

文章引述中共社會科學院經濟專家餘永定說:「他們(北京當局)不是真的想用一美元對一美元的方式進行報複,他們的目標是停止這場貿易戰。」

其四,美中雙方按同等比例的貿易額(而不是同等美元的貿易額)來徵收關稅。

文章引述知情人士說,由於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的總數額是中國進口美國商品總數額的大約4倍,如果按照同等比例的貿易額來徵稅,就可以讓華盛頓比北京徵收到更多的關稅,而這樣做實際上會對美國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關稅最終是由徵收關稅國家的消費者和企業支付的。

不過,這個方案被中共商務部的研究員梅新育否定,他說:「這不現實,做起來有困難,不可行,而且違反了基本的貿易規則。」

(記者黎明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