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四)畢竟英雄起布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07日訊】上回我們說到了北宋邵雍《梅花詩》的第三首,那是元朝興衰的始末。到了第四首說的正是明朝的未來大事。邵雍在北宋時期就將明朝的起落講個詳細,這是現代民衆追求的科技所望塵莫及的。那麼,我們來看看《梅花詩》的第四首:「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話說有強大版圖的元朝不過百年左右,歷史就翻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新頁了。眾所周知他從布衣平民到践祚皇位,建立了明朝,其過程中有許多不一般的經歷。俗話有云:「時也、命也、運也。」能掌握天下的皇帝必然需要應天時、講地利還得有能人相助,劉伯溫就是關鍵人物之一,也留下許多神機妙算的事蹟。

但是,歷史好似真會重演一般,唐朝有個玄武門之變,明朝也發生了情節十分類似的靖難之變,結果是唐朝迎來了貞觀之治,明代開啟了永樂盛世。這些歷史大戲詮釋了許多值得後世深思的天理人情,點滴涓流淵遠流長。

但不管朝代如何演變更替,修道修佛的文化從一開了頭就沒有斷過,直至今日。明朝人普遍崇道敬神卻是與明成祖時期廣設道觀寺廟有關。

原本雄踞北京的燕王朱棣早有壯懷大氣,清代褚人獲的《堅瓠集》就說了一段這樣的事情。太祖一日駕臨馬苑,忽見馬群因風起而尾揚鳴嘶,一時即興吟詩曰:「風吹馬尾千條線」,隨行的皇太孫朱允炆對句是「雨打羊毛一片氈」,但是,燕王朱棣的對句為「日照龍鱗萬點金」,叔姪二人的氣勢立見高低。也讓明太祖默然地看著自己所立的皇太孫。皇帝奉天承運,對天命奉應,身繫百姓的安危苦樂,要什麽樣的鐵肩才能扛起這普天下的民生巨擔?再加上抵禦外族的虎視眈眈,都不是一片羊毛氈就能拿來遮風避雨的,時勢造的英雄,必然眼界高遠,就得那「日照龍麟萬點金」才堪稱氣概。

細數永樂時期留下的興盛求道風氣、鄭和下西洋的四海一家、永樂大典的世紀百科和南京的琉璃寶塔與武當的清靜道觀,還有北京皇宮的巍峨恢弘,這不只是當年的盛世景象與歐洲貴族的響往而已,也是啟示後人輝煌的文明乃根源於真正對神佛的敬重與實踐。因此,時勢安排了一位幫助燕王成就帝業的姚廣孝

清代張廷玉的《明史》列傳對姚廣孝有這樣的記載:「長洲人,本醫家子。年十四,度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術數之學。」相術奇準的袁珙說他:「是何異僧!」日後必如劉秉忠之佐忽必烈也。果然燕王與道衍相談甚合,「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直到惠帝削藩,周、湘、代、齊、岷王相繼身家不存。道衍遂密勸燕王舉兵。燕王問的是:「民心向彼,奈何?」道衍答的是:「臣知天道,何論民心。」燕王衛國保朝的英勇功勳早已在能人與百姓中留下堅實的倚靠印象,再加上道衍夜觀星象,深知帝王將行易主,總勸燕王順應天道,還請了相士袁珙和卜者金忠到府中。相人「百無一誤」的袁珙從九名武士中一眼就認出這從未謀面的燕王,正是:平凡衣飾難掩帝王氣勢,袁珙心中認定「龍行虎步,日角插天」的燕王終於成為太平天子。

燕王登基後賜道衍相府豪宅與美貌宮女,並以「大道至衍,廣被忠孝」賜名姚廣孝,但凡事因緣了然於胸的道衍,奏請將豪宅改為「崇國寺」並擔起住持的重任。至此永樂皇帝在順天命的敬意下開展了各項連現代科技都無法探其奧妙的豐功偉業。

輔佐燕王從起兵到建立功業的道衍卻也無法撥亂上天的安排,因為他應知「開到李花春已非」,他的生命與道行僅僅是為這浩瀚宇宙畫卷中的一支彩筆,正是:「時空轉移不由人,點滴努力在心頭,留下功業啟心智,盼望眾生知天恩。」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