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停火協議迴避一重大問題 專家警告:別高興太早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2月04日訊】經過雙方首腦的會晤談判,美中之間達成了為期90天的「停火」協議。有美國媒體分析指出,作為美國政府關切的核心問題,「中國製造2025」 卻沒有出現在這份「停火」協議中,顯示雙方都有意迴避了這一重大敏感問題。在接下來的3個月談判中,這個問題恐怕會成為阻礙雙方真正結束貿易戰的一大障礙。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日在阿根廷會晤後,雙方同意在接下來的90天內,圍繞強制性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及盜竊等議題,進行有關中方結構性改革的談判。如果90天內無法達成協議,美方仍然會把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

外界注意到,華盛頓圍繞結構改革的問題,向北京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但這次雙方似乎都沒有提及之前美國政府十分敏感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

對此,雖然有中共官媒解讀為「兩國在尋找圍繞高度敏感問題相互妥協的可能性」,但致力於中國商務與政治經濟研究的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思德( Scott Kennedy)卻指出,「中國製造2025」不可能消失,在未來的談判中「一定會再次出現」。

《美國之音》日前的一篇報導中引述甘思德分析稱,「美國依然高度關注中國的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只是其中的一項而已。在這樣的高峰會中沒有必要具體列出某項特殊的產業政策。」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美中戰略競爭的研究員扎克•庫珀(Zack Cooper)也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製造2025對中國的產業以及更廣泛的發展計劃非常關鍵,很難想像北京當局會完全放棄它。他推測說:「也許,他們會討論,如果中國一定要繼續這項政策的話, 對它進行一些限制,或者,他們會改個名。」

12月3日,新加坡《CFO創新雜誌》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警告說,不要高興的太早,因為美中的技術對峙並沒有消除。文章寫到,「中國製造2025才是這次貿易戰的根源,雙方都沒有提及這個問題,美中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就依然存在。」

「中國製造2025」是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所提出的經濟發展計劃,涉及10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械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和新材料等方面,目標是讓中國在2025年從「製造大國」晉升為「製造強國」。

甘思德針對北京的這項計劃指出:任何國家都有權制定自己的產業政策。但是,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和實現手段令人害怕,有可能威脅到全球的技術創新。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為實現這些目標所採取的手段令人擔憂。「補貼,數字通常是上萬億的;市場准入的限制、地方合同的要求、獨特的標準,所有這些政策很明顯並沒有在中國,甚至超越中國的地方,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這最終會造成扭曲和歧視。」

他表示,鑒於中國經濟的規模,中國市場的扭曲就意味着全球市場的扭曲。所以,中國國內產業政策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國內市場,而是超越了中國國境之外。

事實上,川普政府近幾個月來宣布的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清單中,很大一部分都跟「中國製造2025」有關。

今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一份公告中曾直言,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主要是為了回應中共為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而對美國企業採取的「脅迫政策」。川普也曾於今年11月初在一次記者會上說,中國製造2025 「極具威脅性」。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