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看點】北戴河會前暗潮洶湧習面臨三大挑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7月16日訊】【新聞看點】北戴河會暗潮洶湧習面臨三大挑戰(2019/07/15)(總第372期)

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多種跡象顯示,北戴河會議可能近期要開始了。除了7月13日到8月18日禁飛禁行、實行交通管制之外,中共官媒報導,河北省委班子前不久幾乎是傾巢出動,一起到秦皇島市進行調研檢查。要求「確保安全穩定萬無一失」,「人防、物防、技防全面覆蓋」。

一系列事件發生在神秘的北戴河會議前夕,顯示出北京對安防的重視,也折射出中共內部的不平靜。因為這個夏天,習近平得到的好消息並不多,各方的壓力已經形成了空前挑戰。

眾所周知,按照中共的慣例,四中全會去年就應該召開。但是卻一直拖延,至今難產。美國之音指出,中共十四個月沒有召開全會,「顯示黨內生活極不正常」,可能是黨內在某些方面遲遲無法達成共識。

公民力量創始人楊建利表示,四中全會不召開,可能是北京擔心「權力生變」,因為開會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公開的場合。「有時能傳遞一個信號,很快形成一個共識,形成一股反對力量。這樣的事在政治鬥爭中是經常發生的。」看似「習近平大權在握,但卻危機四伏」。

四中全會不召開,但是習近平近期頻頻亮相高層會議。在習主導的會議中,重提毛時代的「延安整風」,反覆強調要維護「習核心」和中共權威。在提出「六變」的同時,斥責四種「壞官」。

而且詭異的是,7月連續召開的兩個會議,都是王滬寧主持習近平講話

政論家陳破空指出,中共從篡政以來,每遇到重要大會,都是中共的總理主持,總書記講話,這可以顯示是一個全面的大會。

但是這兩次會議不同,雖然涉及到國家機構和政府,但卻不是李克強主持,而是王滬寧。陳破空認為,這個格局清楚的表明,現在的中共體制「不是所謂的黨政結構,而是黨黨結構」。把改革開放40年的東西反了過來,回到了毛時代的「政治掛帥」。

大家知道,按照中共慣例,內部如果達成一致,它會抓經濟;如果達不成一致,中共就會搞政治。按照這個慣例,中共很可能內部在某些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由此也不難理解,習近平近期晉升軍中將領的舉動。

中共官方證實,從6月以來,習近平晉升了16名中將,53名少將,涵蓋了海陸空和火箭軍。

其實「八一」前晉升將領是中共一個慣例,無可厚非。但是去年習近平打破了慣例,並沒有晉升上將,這就顯得不尋常了。

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去年10月披露,原計畫是有4個人要晉升上將。但因為當時有120名徐才厚、郭伯雄的「遺毒」被查,軍隊內部出現了混亂,所以不得不取消了。

而如今北戴河會議在即,習在此時晉升將官,一可以「凝聚軍心」讓這些人效忠當權者,二可以震攝黨內反對勢力,以防會議期間生變。

陳破空認為,習此時在軍隊做人事調動,表明它執政7年,權力仍然不穩,仍然擔心政變。

大家知道,北戴河會議,歷來是高層內鬥的重要場合。各方勢力要在這個避暑休閒的時間,明爭暗鬥的安插自己的人馬。

看似避暑,實則打鬥激烈。明報前不久報導,今年北戴河會議,各派系討論的議題有幾個必談的選項。而這些必談的議題疊加,對習近平形成了空前的壓力。

首先是眼下香港民眾反送中,使習遭遇到了上任以來的重大挫敗。

港府強推逃犯條例,激起的強烈民意反彈。儘管中共全力屏蔽香港的消息,但許多消息還是傳到了內地。北京擔心大陸民眾「照葫蘆畫瓢」,複製香港人團結一心、捨死忘生的集體抗爭。這對北京來說,潛在後果非常可怕。

其次是一國兩制臭不可聞,台灣不分藍綠,棄之如敝履。

中共官媒曾不斷威脅,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將如何如何,並且軍機、軍艦頻頻繞台航行。還在國際上挖牆角,用撒錢的方式撬動台灣邦交國。

北京沒想到,越咄咄逼人,台灣越反感。年初表示對台灣實行一國兩制,遭到了蔡英文回擊「不可接受」。蔡政府對中共的強硬,極大的提升了名望,使藍營總統參選人也都先後表態不接受一國兩制。

第三是看不見盡頭的貿易戰,引起了中國經濟嚴重滑坡。

5月初北京悔棋,美國把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提高了關稅。另外3000億關稅措施懸在頭上。對習來說,這是兩難選擇。

接受美國人要求,可能會被體制內強硬派罵「賣國」,頂上「賣國賊」的帽子。如果不接受美國人的條件,高懸的3000億就砸下來。北京能否挺住?中國經濟能否挺住?

中共官方公開數據顯示,第二季度GDP增速是6.2%,比第一季度又下降0.2%。這無疑在警示,經濟衰退的壓力與日俱增。

三大議題,中共內部都有不同聲音,暗潮激盪。疊加在一起,習的壓力空前巨大。其實他這些壓力,密集出現在十九大之後。

「諸葛高參」在大紀元撰文指出,習近平前5年執政打虎反腐,聚攏了不少民心,贏得一手好牌。但十九大之後,習把王滬寧當成了「貼心人」。而擅於「溜鬚拍馬」的王滬寧把習與中共綑綁在一起,硬是把習捧成了「昏君」。使本來已經「定於一尊」的習近平,「如今裏外不是人」。

好的,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