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便祕馬上緩解!6組救急穴位一定要知道

文/蘇冠米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8日訊】中醫的穴位按摩不僅可用來治病,還能緩解生活中出現的緊急或尷尬情況。工作犯睏、在公共場所一直咳嗽、暈車想吐、頻尿、腹痛、便祕⋯⋯此時,按按穴位就能有效緩解。

擅於針灸的炎龍中醫診所院長蘇守毅介紹,上述情況有多個穴位適用,只要選一個自己覺得方便好按的穴位按壓即可。由於同一穴位在身體左右兩側都有,他建議兩邊穴位都按摩,可提升效果。

犯睏疲勞:雙手互相敲打吧

在開會、上課等不能睡覺的時刻卻睡意十足時,通過雙手敲打穴位的保健養生法可讓腦袋清醒起來。

犯睏、疲勞的救急穴位:合谷穴、後溪穴和陽池穴。(健康1+1/大紀元)

合谷穴互擊法:雙手掌心向下,大拇指內縮,虎口互相撞擊。

併掌時,肌肉最突起處為合谷穴位置,想睡跟氣不足有關,而合谷穴有補氣作用。虎口互撞可刺激雙手的合谷穴。

後溪穴互擊法:雙手掌心向上,小指側面互相敲擊。

當手握拳,小拇指側掌關節下的橫紋盡頭,就是後溪穴。這個穴位有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陽池穴敲擊法: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以手背互相拍擊。

把手腕往上彎時,手腕背部會出現一個橫紋,陽池穴位在橫紋中點。「我覺得效果比較好的是陽池穴敲擊法」,蘇守毅指出,敲起來比較酸,對提神較有幫助。

按摩耳垂:雙手搓揉雙耳耳垂,耳垂穴位多,可刺激顏面及腦部的循環。

熱敷雙眼:手掌心互相摩擦6至10次,等手心生熱後輕蓋雙眼,眼球同時左右轉6至10圈,也有提神功效。

咳嗽不停:手部4穴位解尷尬

在捷運、辦公室、餐廳等公共場所,若突然感到喉嚨癢而咳不停,容易招來別人側目,實在尷尬。此時趕緊按手臂位在肺經的4個穴位,有不錯的止咳功效。(推薦閱讀:不想再咳嗽了!中醫分享8個止咳偏方)

咳嗽不止的救急穴位:魚際穴、太淵穴、孔最穴和尺澤穴。(健康1+1/大紀元)

魚際穴:攤開手掌,拇指根部與手腕連線中點,赤白肉交接處。

太淵穴:大拇指側,腕掌橫紋上,掌骨和腕骨之間有動脈跳動的凹陷處。

孔最穴:手心向上,大拇指側,腕橫紋上方7寸處,即五指併攏(4寸)、再食指到小指四指併攏(3寸)的位置。

尺澤穴:手臂微彎曲,手肘橫紋外側的一大凹陷處。

上述4個穴位在手上,按壓較安全。位在鎖骨正中凹陷處的天突穴雖然也有止咳效果,但因剛好在咽喉上方,有些敏感的人按了反而會有刺激感。

暈車噁心:頭暈按頭、想吐按手

搭車出遊,暈車嘔吐十分掃興。如果已暈車,但還沒有想吐的症狀時,可按風池、翳風或太陽等頭部的穴位,以治療暈車。若已產生噁心、想吐的感覺,則按內關穴,能有效舒緩。

暈車想吐的救急穴位:太陽穴、風池穴、翳風穴和內關穴。(健康1+1/大紀元)

太陽穴:在眉尾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寬的凹陷中。

風池穴:耳後頭枕骨下,髮際內、兩條大筋之間的明顯凹陷處。

翳風穴:耳垂後方的明顯凹陷中。

內關穴:腕橫紋向上三橫指寬處,手腕兩筋之間。

頻尿尿急:3穴位救急

搭車出遊頻尿很擾人,尤其遇上塞車更傷腦筋。可按壓手掌和足部的穴位來減少小便次數。

頻尿尿急的救急穴位:液門穴、中渚穴、三陰交穴和陰陵泉穴。(健康1+1/大紀元)

液門穴:手背上,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縫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中渚穴:手背上,第四、五掌骨間,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腳踝往上四橫指寬,脛骨後緣凹陷處。

蘇守毅提醒,如果男性平常就有頻尿現象,多與攝護腺肥大有關,女性可能是膀胱括約肌無力或有膀胱發炎,建議就醫檢查。同時還可加按三陰交穴跟陰陵泉穴,並練習提肛的動作。(推薦閱讀:夜間頻尿睡不好?有8大原因 醫師教你擺脫)

陰陵泉穴: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腹痛腹瀉:手腳2穴位緩解

生活中總有突然肚子痛、想要拉肚子,急著找廁所的經歷。此時可按壓腸胃道穴位,如大腸經的合谷穴、胃經的足三里穴來解急,為找到廁所爭取時間及緩解拉肚子的情況。

腹痛拉肚子的救急穴位:合谷穴和足三里穴。(健康1+1/大紀元)

合谷穴:按壓虎口上的合谷穴,不僅有助提神,對緩解腹痛、腹瀉也有效果。

足三里穴:外膝眼直下四橫指寬處。

便祕難解:手、腳、肚皆有通便「按鈕」

連續幾天不排便,或蹲廁所許久也沒動靜,這些便秘情況最讓人苦惱。此時可以按摩手腳和腹部穴位,促進通便。

便祕的救急穴位:天樞穴、商陽穴、承山穴和足三里穴。(健康1+1/大紀元)

天樞穴:肚臍左右各旁開三指寬處。

商陽穴:食指靠近大拇指一側,距指甲角約2公釐。

承山穴:小腿後下方,肌肉隆起下的正中凹陷處。

足三里穴:位於膝關節外側的足三里穴,主要功能是調整脾胃,便祕、拉肚子都可按。

蘇守毅強調,按穴位能否改善便秘,仍要看個人體質及狀況。例如餐點以肉類為主的人,一開始按壓有效,但長期下來都不調整飲食習慣,穴位的效果也可能慢慢減弱。他提醒,若有習慣性便祕,平常要多吃蔬果以攝取膳食纖維。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