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大家談】架空李克強 習挑「空降兵」?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12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週二(3月9日)的《新聞大家談》。今日焦點:人大架空李克強習近平要挑「空降兵」?中美會面敲定 拜登又中招?中國通刺痛戰狼 中共召見英國大使……

人大常委擬擴權 可任免副總理 軍委副主席】

中共主導的兩會,其中人大會議將於3月11號閉幕,預計將會通過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這項草案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擴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人事任免權。具體來說,人大常委會在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請,可以決定和撤銷國務院其它個別組成人員的任免;根據中共軍委主席的提請,可以決定或撤銷中央軍委其它組成人員的任免。

媒體普遍解讀,這意味著,未來,人大常委會可以任免或撤銷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人事任免權限將明顯擴大。

現在,人大常委會只能任命國務院下屬各部委的首長,不能決定副總理和國務委員的任免;

對於軍委成員,現在人大常委會只有任命權,沒有撤免權。

未來,相關任免決定無須等到每年3月的全國人大全體會議,而是可以由人大常委會隨時做出相關決定。

秦鵬:中共的重要人事決定,都是黨內決定,再給人大充當舉手同意的橡皮圖章。現在為什麼要給這個橡皮圖章擴權?另外這種擴權,是形式上的,還是真的有了實質權力?

有媒體解讀認為,這會削弱李克強的權力。但其實草案裡對國務院人員的任免條例,仍然需要李克強來提出動議。你怎麼看?

這種草案,是否會增加中共權力結構的不穩定性?

【美中最高外交官 下週阿拉斯加會面】

美國國務院10號確認,美中雙方的最高外交官員,將於3月18日在阿拉斯加會面。這是拜登政府上任後,雙方官員首次正式會晤。

美國國務院公告說,國務卿布林肯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將於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會見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

在會見中共外交官之前,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將於3月15日到18日,先後到訪美國的亞太重要盟友日本與韓國,分別和日本與韓國的外交及防務官員,舉行2+2對話。

然後布林肯將前往阿拉斯加,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碰頭,18日一起會見楊潔篪和王毅,19號返回華盛頓DC。據悉將討論五大話題,包括疫情,氣候變化,對香港、台灣的立場,以及中共對澳洲的經濟禁運。

曉旭:出訪日本和韓國的是國務卿和國防部長;但和中共會面時,變成了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這種人員的變化,預示著對話重點有什麼區別?另外,會面沒有安排在雙方的政治中心,而是選在遠離美國本土的「飛地」阿拉斯加州,怎麼看這種安排?

白宮發言人帕薩奇說,這次會面將會是一次「解決廣泛問題的機會」,包括雙方有嚴重分歧的問題。——我們知道拜登上任這2個月來,美中雙方已經多次隔空亮過牌了,但基本是各說各話,這次會面會談什麼?能解決什麼實質問題嗎?

【溫和批評刺痛戰狼 英國大使遭中共外交召見】

中共戰狼外交再次出擊,這次瞄準了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

事件源頭,是吳若蘭,3月2號在英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微信上發表文章,文章題為「外國媒體憎恨中國嗎?」她用流利的中文,闡述了外國媒體在中國的生存現狀;並且試圖從中國人能理解的角度,解釋了外媒對中共政府的批評,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喜歡中國,而是媒體的監督責任使然。文中介紹了英國的媒體自由,並用溫和的措辭提到了中共對言論的壓制。文章最後引用法國《費加羅報》的座右銘說「倘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也無意義」。

然而,這篇文章激起了中共的強烈反彈。文章發表後不久,先被微信禁止分享。隨後,環球網、南方報業等官媒發表文章,齊聲批評。中共外交部歐洲司也在9日召見吳若蘭,並發新聞稿,宣稱吳若蘭的文章「顛倒黑白、操弄雙標」,「為受制裁的個別外媒鳴冤叫屈,刻意混淆新聞誹謗和新聞監督」,要求吳若蘭反省。

吳若蘭被中共召見後,在推特上發帖回應,表示堅持自己在文章中的立場。

曉旭:吳若蘭這篇文章的時機,是在中英媒體戰塵埃未定,中英關係走上十字路口的節點上。上個月初,英國吊銷了中共官媒CGTN在英國的廣播執照,中共作為報復,禁止了英國BBC世界新聞台在中國境內落地,中英關係有所惡化。

但隨後,英國首相約翰遜2月中旬在與中國企業會談時,自稱「狂熱親華派」,並說「無論偶爾出現什麼政治困難」,都要改善兩國關係。在這些大背景下,你覺得吳若蘭這篇文章的出發點是什麼?(和去年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的文章相比呢?)

吳若蘭過去被認為是親華派,多次表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甚至被一些人認為列為擁抱熊貓派;但即使如此,她這次發表的措辭非常溫和的批評也不被接受。中共這幾年表現出越來越容不下任何批評,並且在外交上展現出越來越強的進攻性,為什麼?新的世界秩序?

習近平這次兩會期間說,中國現在已經可以「平視世界」,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民調都顯示,世界對中國的觀感正在急速惡化。中國如何贏得世界尊敬的平視的目光,而不是防範戒備甚至敵視的目光?

【美眾院通過1.9萬億美元紓困案 拜登計劃12日簽署】

美國國會眾議院,10日以220票:211票,表決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疫情紓困法案。白宮宣布,拜登準備12日簽署這項法案。

這項疫情紓困法案包括向多數美國人提供1,400美元的支票,包括囚犯;另外失業者除了可以領取由州政府提供的常規失業補助金以外,還將繼續獲得聯邦政府提供的額外失業補助,每週300美元,直到9月6號;

紓困法案還決定,向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撥款3,500億美元,向學校撥款約1,200億美元用於升級通風系統等防護裝備;撥款490億美元用於擴大病毒檢測和研究,撥款200億美元用於國家疫苗方案。

另外將向企業提供援助,包括向餐館和酒吧撥款250億美元;航空公司150億美元,機場80億美元;運輸業300億;美國鐵路公司15億,航空航天製造30億美元。並將提高和調整對奧巴馬醫保的補貼。

秦鵬:這一輪大水灌漫,對刺激美國經濟的實質作用有多大?

法案沒有獲得任何共和黨議員的支持,他們質疑方案過於龐大,沒有充分幫助最需要經濟救助的人。親民主黨的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也警告,這項經濟刺激法案太過火,可能造成「我們這一代人從未見過的通脹壓力,對美元價值和金融穩定產生影響」。

不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認為,新一輪紓困案不會加速通脹。她說,美國在疫情大流行之前的失業率是3.5%,是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地位,通貨膨脹則遠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且沒有任何上升的跡象。如果通脹水平和失業率的上升變成問題,美國政府也有的工具來解決問題。

拜登政府能如何解決大幅擴張的財政赤字和不斷飆升的政府債務?會如何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單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