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未解之謎!出土15秒變色 嚇壞考古專家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25日訊】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例如,很多人並不清楚兵馬俑其實是彩色的,像真人一樣栩栩如生。但在出土後,15秒就會脫色,變成現在看到的黑灰色。當時負責挖掘的考古專家被這一幕震驚,後悔犯下大錯。

1974年的春天,西安臨潼縣西楊村為解決乾旱問題,決定鑿一口水井,當水井挖到幾公尺深時,村民意外在井底裡發現了很多陶俑碎片。

考古專家袁仲接到消息後帶領考古隊緊急趕到現場進行勘測,隨後便發掘了兵馬俑坑。他們第一眼看到的兵馬俑是絢麗五彩的,兵馬俑身上有朱紅、粉綠、黑、紫紅等繽紛的顏色,這些色彩來自各種礦物質,讓他們震撼不已。(點擊觀看視頻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展出的兵馬俑。(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18年1月8日,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的兵馬俑。(LUDOVIC MARIN/AFP via Getty Images)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展出的兵馬俑。(STR/AFP via Getty Images)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展出的兵馬俑。(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然而,專家們還沒來得及拍照,這些彩色的兵馬俑在短短的15秒迅速脫水掉色,變成了黑灰色。

為什麼這些色彩斑斕的兵馬俑出土後,一遇到空氣就會「黯然失色」呢?經過多年的大量實驗和模擬,中、德研究專家確定兵馬俑彩繪的主要成分是中國生漆,是一種天然的礦物顏料,而彩繪顏料的黏合劑則是動物膠。

兵馬俑彩繪並不是直接將顏料繪製在陶俑表面,而是雙層的。內層:生漆層,塗刷在陶俑表面。外層:顏料層,塗刷在生漆的上面。也就是說,秦代的工匠們做好陶俑後,先刷漆,等漆乾了,再在上面繪製顏色。

生漆是有機物,時間久了會逐漸地氧化變質,跟陶俑之間的附著力減弱。資料顯示,當時出土後,顏料之下的漆層暴露在空氣中僅十幾秒就開始捲曲,不到4分鐘便會剝落,考古挖掘時並沒有保存色彩的技術和能力,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色彩消退。

考古人員對此也相當惋惜,事後袁仲一直對於當年的行動感到懊悔不已,認為他們犯下大錯,沒有做好完整衡量與評估,沒有意識到地底下的溫度與地面溫度的不同,沒能保留兵馬俑的原貌。

兵馬俑千人千面 史書無記載

秦始皇陵至今是世人心中永遠的謎,而重見天日的兵馬俑也存在著太多的未解之謎。兵馬俑作為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長眠於地下兩千多年,但在史書中卻沒有留下記載,這是一件相當詭異的事情。

最初,人們懷疑兵馬俑不是守護秦始皇陵墓的,而是守護秦始皇之前的一位太后。但後來發現諸多兵器上刻有「相邦呂不韋造」字樣,讓這一爭議塵埃落定。

此外,秦始皇兵馬俑重見天日,可謂是震驚了世界,人們驚歎於千年以前大秦帝國的龐大軍力。更讓人驚歎的是,現在發掘出的八千多個兵馬俑,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面貌,甚至可以根據他們的長相來判斷他們是哪個地區的人。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展出的兵馬俑。(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展出的兵馬俑。(Pablo Blazquez Dominguez/Getty Images)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展出的兵馬俑。(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細看那兵馬俑,千人千面,各具英姿。將帥步卒,身材魁偉,眉目傳神,或金甲凜凜,或戰袍颯颯。人像的刻畫極度寫實,從而形具神生,流露古樸寧靜而又剛毅不屈的武人氣質。

有人認為,這些兵馬俑全都是有真人作為參照的。他們很可能就是參照某次出征前或者凱旋而歸的秦國士兵的樣貌來燒制,所以每個秦俑做出來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且這些兵馬俑還手持兵器,那些金鉤、銅戈,非但沒有鏽蝕,而且有一柄青銅劍,被壓在一堆倒伏的秦俑之下已經數千年,劍身早已壓彎。然而,當人們在發掘時,將倒下的秦俑挪開,那把劍瞬間回彈,平直如初,令人震驚!

學者們認為,秦始皇的這些地下兵團,守衛著始皇的陵墓,再現了大秦帝國的輝煌,為後人了解和找尋中華傳統文化,留下珍貴的文物見證。

(記者古音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鏈接:輪迴紀實:秦俑古今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