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巴菲特亲笔信:并非“鸿门宴”

【新唐人2010年9月15日讯】(新唐人记者常春综合报导)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宣布9月底在北京举办一场慈善晚宴,在大多中国富豪的眼中成了避之不及的“鸿门宴”。就此事件14日两人以亲笔信的形式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新华社报道,他们在信中指出,此次中国之行意在与中国成功商业人士和慈善家进行慈善方面的交流,但无意劝说他们进行捐赠。这是盖茨和巴菲特首次公开阐述中国之行意图。

此前,盖茨和巴菲特共同发起一项名为“财富捐赠承诺”的倡议,号召美国富豪将自己的一半财富捐献出来。得到40个美国富豪家庭的支持。当盖茨和巴菲特宣布将于本月末在中国举办一场慈善晚宴、并邀请50名中国富豪参加,很多人猜测聚会主题将是“劝捐”。慈善晚宴,在大多中国富豪的眼中成了避之不及的“鸿门宴”。

有哪些人接到了盖茨和巴菲特的邀请?是否准备出席?引起人们的猜测,一时间议论纷纷。对此有关人士对部分知名的企业家进行了调查。

百兴集团行政总监王小姐表示,企业未收到邀请,即使收到邀请也不会凑这个热闹,“ 我们有自己的公益理念。”

一些企业家在接受调查时甚至显得讳莫如深,唯恐避之不及。

常州某大集团老板说,我不能说有没有接到邀请,如果接到邀请了去不去,也一概不知道。

当用电话询问时还有不少企业家一听到“慈善晚宴”的话题,立即就说“我在开会,对不起,再见!”仿佛电话听筒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唯一“高调”呼应的是“中国首善”陈光标。他表示,非常乐意赴“慈善晚宴”,并已作出“裸捐”的承诺。但有人认为这是“作秀”。

陈光标不否认“高调”给富人带来了压力。对于拒赴慈善晚宴的富人,他认为不去赴宴,也不必“一棍子打死”。

也有专家认为,尽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邀请在中国遇冷,但我们也要辩证看待这样的冷遇。

盖茨和巴菲特在信中再三声明“不是来中国劝捐,而是大家坐一起聊聊慈善的理念。”并对中国的慈善模式进行了判断:“财富捐赠承诺”只是众多慈善形式的一种。我们尚不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模式是否合适。中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慈善模式也会有自己的特色。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今,当代中国人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为后人树立慈善榜样。

盖茨和巴菲特向所有人发出号召:“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南京大学传播学专家杜骏飞教授认为,慈善首先应当是一种自我的道德约束,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一种文化企盼。“慈善不以财富论英雄,一个穷学生一样可以做慈善,慈善是一种心灵的外化。达到一定阶段,主动捐款将是水到渠成。”他认为,中国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我们不仅要完善制度建设,还应该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多多倡导“财富如水、乐善为怀”的财富观和人生观。

中国的慈善指数并不高。位于英国的慈善救助基金会近日发布的首份全球慈善指数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3个国家中,中国仅排在147位。只有4%的中国人曾拿出时间从事慈善工作。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