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多彩的剪纸艺术

【新唐人2002年01月09日讯】中国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我国的民间剪纸大致可分为北方风格和南方风格两大类。总的说来,北方剪纸多粗犷、豪放,南方剪纸多

最早的剪纸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剪纸的前身可追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

由于在发明初期的“珍贵”,剪纸艺术最早开始流传于宫廷及士大夫宅邸,成为仕女的“最爱”。传至唐、宋之际,已大为盛行于民间的各种节庆场合;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以致明清,其艺术作品已与人们日常生活节庆相结合。

北方剪纸的特点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有趣、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总体而论,北方剪纸粗犷豪放、淳朴简练。

南方剪纸的特点

南方的剪纸则更多地用于生活、祭祀和劳动生产中,具有更加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原生态文化特点。其中著名的有:以文人风格著称的江苏扬州剪纸;以浙江乐清为代表的细纹刻纸和浦江戏曲剪纸;富丽鲜艳的广东佛山剪纸;既规整又灵动的泉州装饰性剪纸;以及地域风格浓郁的湖北民间雕花剪纸。

如用于一般时节,则多用“寿”、“福”等字,如用于婚庆,则多用“喜”或“双喜”等字样,配以双飞蝴蝶,象征双喜双福,喜气祥瑞,或四朵莲花,寓意“喜事连连”,潮阳剪纸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团花、饰品四大类。

南方剪纸则更倾于秀雅繁茂、精致和美。 移花接木,人神共处,流线自由奔放,想象力惊人。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丰富

民间剪纸至今依然保存了丰富的支脉,许多地方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乡民都会自备剪纸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等处,以表祈祷福寿,吉祥如意之意。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民间艺术向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例如刺绣,它的图案先用纸画好裁出,俗称纸样,然后才粘贴到面料上起绣;又如皮影人物的刻绘,也和剪纸的造型一脉相连。

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民间十分流行,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是那来自普通农家的社会最低层的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为我们民间手工艺术的辉煌发展谱下了一曲曲无声的优美华章。可惜的是,由于开风日盛,年轻人多数谋生在市,目下擅长剪纸的多是边村远城中的老年妇女,随着她们的逝世,优美如斯的剪纸艺术日渐濒临消亡。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