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人隐终南山修行 茅棚山洞过千年前生活

【新唐人2012年2月17日讯】(新唐人综合报导)“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陕西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至今仍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修行者集中的地方之一。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

而据陕西地方媒体《华商网》报导,三年来,35岁的西安市民张剑峰受比尔•波特《空谷幽兰》著作的影响,开始探寻终南山隐士。他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到宝鸡龙门洞,一个山谷挨一个山谷走遍,横跨400公里,目的是寻访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也为读者们揭开了《空谷幽兰》中提到的五千多位修行者在陕西终南山中的隐居生活。

“大家在想怎么赚钱,怎么花钱,这些东西固然不错,但是人的生活视野太小、太局限了,我想看看另一种生活,修行者的生活就像我忽然发现了清澈的水源,以前的浑浊的水质就不可再饮用了。”张剑峰谈出了他起初探访修行者的动机。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是很多人的经历,有不少读者在读过《空谷幽兰》后,也去过终南山寻访隐士,结果一无所获。张剑峰也经历了这一过程。

2008年,张剑峰决定去终南山寻找书中所写的隐士。他跟一群驴友一起从南五台开始走,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这对他来说是个教训,后来他才知道,远远看到一群驴友结队进山,隐士们就关了门,或者躲到其他地方,以免被打扰。

但是张剑峰介绍,并不是所有的隐士都不欢迎到访者,有的修行者准备出山,他或许希望和到访者结缘,有的修行者正在用功的时候,是不想被外人打扰,而且要看到访者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四五十人拿着大喇叭,边走边唱,带着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后转身就走,对山里这些修行者,他们只是好奇。”隐士们则关门谢客。

后来,张剑峰决定独自行动:“想到哪里就去哪里,稀里糊涂走,没有交通工具。”同时,他也带上录音笔和纸笔,以便采访修行者。

住茅棚山洞 敲门需暗号

三年里,他的行程东西跨度大约400公里。行至今天,张剑峰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很多人成为他的朋友。这些隐士们住茅棚山洞,不接待生客,敲门需要暗号,不用手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

他描述,隐士居住的茅棚一些是茅草搭建,有些是山洞,有些是普通的住宅,他们分散在各个山谷里。这些修行人都很热爱生活,一般会把自己小茅棚打扫得很干净,做一点小景致,比如在门口种点花,但他们不用手机,离村庄近的修行者还会和村里人打交道,很少下山。

“一般到访者去敲门,修行者都会开门,但有些并不接待生客。”张剑峰说,“寻访了几百位隐士后我才知道,敲门需要念一些暗号。……阿弥陀佛、慈悲、无量寿福是最常用的敲门暗语,而佛教修行者和道教修行者的茅棚上一般都有标志来区分。”

张剑峰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听说两位比丘尼师徒居住在一座山洞内9年,在山洞外,师徒两人在悬崖边开辟了一块三四平米大的菜地。师徒和他谈了他们尊崇的修行者,讲智者的生活和道德,师徒还和他说了一句让他难忘的话:“你走了这么多地方,看到很多东西,但你要保持你内心纯净的种子不被污染。”后来张剑峰也看到一些修行人不是真正在修行,他说自己看到玉的同时也看到了泥土。

山中隐士何许人?

“俗话说,有形的都有肉,其实很难找到闪光的人,真正的修行者都是劝人向善,告诉人们怎么样减少烦恼。修为很高的人外界很少接触到,只有圈子里才知道。”张剑峰说道。

在距离终南草堂30分钟山路外,张剑峰遇到过一位去年11月从衡山来终南山修行的隐士,他并不觉得山中冷,只说:“在这,就是玩呗!收弟子,就看缘分呗!”面对陌生人,他们并不多谈其他。

张剑峰说探访隐士的过程也让他改变了以往的观念,他发现山里的修行者大部分蛮有学养的,并不是一般外界认为的穷得没办法才到山里。

有一位山中的修行者,藏书很多,留着长头发,特立独行,对电器等样样精通,在茅棚里给自己做了很多精美的家具,他主要研究天文,将天文研究成果和佛经、道经做了对比研究,而且他自己觉得别人并不懂他的东西,只能把研究成果刻在石头上。

冬天的终南山里,随时飞雪,一些修行者们挖了菜窖存储自己菜地种的蔬菜,米面油等物品都是朋友从山下送来的,他们称之为“供养”。

“如果没有供养也可以,松子、野菜等都是修行人的食物。修行人的行为,一般人看来不可理解,别人觉得住在山里很可怜。修行者对物质不抱太大希望,给一些修行人送供养,送东西给他,是为了满足我的心愿,对他们来说,送不送没什么区别。”张剑峰介绍。

从寻访者变成修行者

在寻访了数百位隐士后,张剑峰慢慢从一个寻访者变成了修行者慢慢地自己也开始打坐、练功。”2010年,张剑峰和张德芬等十多人一起凑钱在这里修建了十几间茅棚,取名“终南草堂”,可以供修行者居住。

谈到修行的好处,张剑峰说:“就是保持自己时时刻刻不迷失,做自己的观察者,喜怒哀乐你都时刻观察着自己。好像我之前的工作都是为我后来修行做铺垫,现在做的才是我喜欢的真正要做的事情,现在是个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做真正的自己。”

“修行对我生活本质的改变是我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如果以前,有一个东西我想得到,我肯定会努力争取,但现在,患得患失的东西就少了,人会更豁达一点。对物质不刻意追求……在茅棚里,吃饭睡觉晒太阳喝茶,那样就挺幸福的,很多人得到的东西很多,并不觉得幸福。”张剑峰如此说道。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