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重回疫情严重时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8月18日讯】中共央行近日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经济新增信贷社融增量等表现全面疲弱,社融增速更创17个月新低,重新回到去年疫情最严重时期。

8月11日,中共央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份人民币与外币存款同样减少,分别减少1.13万亿元及230亿美元,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7个百分点。

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3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00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576亿元。

同日发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中国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06万亿元,同比减少6,000多亿元,与6月相比,更出现断涯式下跌。至于社会融资同比增速10.7%,创17个月新低,回到2020年2月初,即中共病毒爆发初期。

香港经济学家罗家聪12日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疫情最严重时期已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国家都出现强劲反弹,到今年大致已正常化,反而中国经济明显无以为继。

罗家聪说:“我认为不是疫情因素,因为论疫情他指自己好一段时间清零,是否真实就不知道。按道理你清零后,所有东西都会不错,但实际上数字可见并不是。反而其它地方疫情都反复,虽然反复但数字又不错,即经济数字不错。似乎疫情的走势与经济数据不吻合、不一致。”

罗家聪估计,中国经济的走向与西方国家背道而驰,这与中共的严控政策及与国际关系有关。

罗家聪说:“过去几年中国和外界翻脸,被围堵及去中国化,好多这种说法。最近几星期则整顿不同行业,虽然有些不知真假,但每天都有评论 ,奶粉、咖啡什么都说得出。这样下去,你要外面投资进来也很困难。对外、对内也没有生意,数据自然差。”

他指出,这些监管政策是7月底实施,估计8月的经济情况会更差。

路透社援引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的分析说,7月社融信贷数据不及预期,反映国内经济活动略有降温。受几个因素影响,一是大宗商品价格涨价令部分中下游企业暂时陷入观望;二是国内房地产调控趋严;三是散发病例与极端天气。

周茂华认为,如信贷环境过紧,不排除央行再度降准等工具进行对冲。

金融学者司令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社会融资总额下跌,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缺乏长期驱动力,社会的经济活动正在萎缩。

司令还说,外汇储备在中国的国家宏观调控当中,属于有压仓石作用的基础货币政策金融工具,现在中国连与人民币相关的外汇储备都下跌,反映中国外汇储备出现问题,进一步显示中国经济有些力不从心。

司令表示,中共官方早前大旗鼓要打击虚拟银行、网上信贷的业务,迫使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龙头公司,都要与互联网金融切割,但民间的资金,为何未有从被封死的互联网金融,重返包括银行等的传统金融体系。

司令认为,与中共政府政策令人失望,令民众不相信中共政府有关。

司令表示,“中共政府在银行背后做背摔,老百姓是更多的不相信中共政府,因为很多政策前后没有涵接,老百姓觉得福利达不到,对中共政府的政策失望,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觉得钱放在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并赶不上物价的通涨。”

司令指出,民间除了传统方法外,还有不同的融资渠道,包括农村较多人会存放现金,或者民众可以选择投资贵金属,从中国贵金属市场价格被拉高,可以反映热钱流入的情况。

对于7月份中国居民存款减少1.36万亿元,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目前中国居民买房的心态和意愿还是比较强的,存款流出银行而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随着中共当局对房地产调控趋严,资金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似乎较难。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目前,存款不会大规模流入消费领域。因为消费的增加有赖于收入增长和服务业发展,在当前复苏分化、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消费基本盘短期增长空间不大。”

陶金认为,这部分资金最终还是会在金融领域流转,在家庭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相当比例的存款被投向理财、基金和股市等领域。

(记者刘明焕报导/责任编辑:夏荷)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