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歷史 金門重返明代古城

【新唐人10月06日訊】臺灣金門縣古蹟有43處、歷史建築143處,其文化資產密度之高冠於全國,素有「古蹟博物館」、「閩南 建築基因庫之稱」。配合世界古蹟日,金門縣文化局舉辦「重返明代金門千戶所城」活動,近百名民眾參加,追尋建城六百二十一年歷史的古城和先民足跡。

一出金門城北門就可以看到一條充滿古意的街道,這是金門最早形成的市街。金門技術學院副教授江柏煒說,明遺老街是臺閩地區第一老街。

金門技術學院副教授江柏煒:因為泉州、漳州的文化部門的官員告訴我,他們連他們自己都沒有保有明代的古街,幾乎都拆光了。

帶領解說的陳世宙說,走過明遺老街就好像經過一場文化的洗禮。

解說員陳世宙:明朝的老街,我走起來多舒服,往這邊走。

江柏煒研究發現,明遺老街百分之七十的房子都是明朝的型式,很有歷史價值。但一般民眾對明遺老街顯得有點陌生。

民眾陳曼君:除了這邊之外,其他地方都去過很多次。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戰略的需要建了千戶所城( 金門城),因其「固若金湯、雄震海門」,因此稱「金門」。六百多年後的今天,城內外的遺蹟顯得額外珍貴,也成了這此的解說路線。

金門縣文化局承辦人許勇為﹔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六百多年前,然後跟以前的很多名人來相遇這樣子。

民眾謝宛儒:我覺得可以對金門文化,做一個深入的瞭解。

文臺寶塔、虛江嘯臥也都是明朝留下來的遺蹟,但令人好奇的是,石頭上怎麼有大大小小的題字,原來是明清兩代的文人雅士留下的字跡,沒想到古人閒來無事也愛塗鴉。

解說員陳世宙:然後這個也是一個(明朝)武進士所寫的字,然後這個是清朝的人寫的。

重返明代金門千戶所城的活動,吸引了近百位民眾參加,度過了一個別有意義的週末。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