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動工 總統:還金門人公道

【新唐人2011年1月9日訊】(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9日電)金門人過去譏為「選舉浮橋」的金門大橋今天開工動土,總統馬英九跨海主持。總統指出,建橋不是為了選舉,而是還金門人一個公道。

連接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下午在小金門后頭舉行開工動土典禮,馬總統偕同行政院長吳敦義、交通部長毛治國、福建省主席薛承泰、金門縣長李沃士等為大橋持鍬動工

金門大橋建橋案自民國82年金門縣臨時議會提案後,前後經過18年,地方譏為「選舉浮橋」。

馬總統致詞時指出,金門大橋被譏為選舉浮橋,每名候選人都說要建,但選後就忘了,選舉時浮上來,選後就沉下去了,當時他競選總統時到金門就支持要興建金門大橋,其實並不是為了選舉,而是為了還金門人一個公道。

馬總統表示,金門在過去因兩岸對立的衝突,而變成保衛台灣的前線,因此發展受到許多的限制,應該對於金門人有所補償,建橋就是要有台灣本島對於外島抱有感恩惜福的思維,設法幫助金門完成戒嚴和戰地政務時期無法推動的建設。

馬總統說,1年多前到金門主持古寧頭戰役週年紀念活動,感慨尤其深,當年若不是古寧頭戰役擋下共軍渡海犯台的企圖,台灣如今變成什麼樣子,是無法想像的,就是因為這一場決定性戰役,讓兩岸隔海60年分治的歷史格局能夠形成,兩岸各自實施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的制度,也展現不同的結果。

馬總統表示,上任之後開始追求兩岸的和平,在這個時候,金門的角色並沒有失去保衛台灣前線的地位,相對的,因小三通的關係,「金門從保衛台灣的前線,蛻變成兩岸交流的關鍵」。

馬總統說,金廈的生活圈已經形成,金門人到廈門置產很多,廈門來金門的人更多,尤其是小金門,附近大膽、二島島上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大招牌,每1年花人民幣107元從廈門坐船出海遊大、二膽海域,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招牌畫面的遊客就有300萬人次,金門大橋興建成為金門的地標,一定會吸引更多的遊客。

馬總統指出,民國90年政黨輪替的第2年,行政院已經核定金門大橋可行性的計畫,可是一直到98年他上任後,行政院才做了興建金門大橋的決定。

總統說,烈嶼鄉的常住人口約2000、3000人,蓋1座橋現在看不是大、小金門的交通問題,看的是金門在整個兩岸關係的地位,以及未來面對廈門的競爭,要拿出什麼和廈門競爭的問題,這是不同的格局和不同的高度。

總統說,前年金融海嘯發生,行政院大力的推動台灣的觀光,去年來了550多萬觀光客,創下歷史新高,今年預計650萬人,觀光未來會成為台灣非常重要的產業。

同樣的,政府不能只發展本島的觀光,外島的觀光同樣重要,外島的金門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要讓大陸廈門人有足夠的理由到金門。

由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代辦的金門大橋工程,由大金門湖下連接小金門后頭,全長5.4公里,其中跨海橋長4.8公里,橋面淨寬15公尺,主橋為5塔連續的脊背橋,最大跨距280公尺,為全世界跨徑最長脊背橋,工程費約75億元,預計在民國105年6月完工。

相關文章
評論